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文化 > 法官文苑

法院开放日 创新到普通的嬗变
  • 发布时间:2013-12-16 00:00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一曲激情高昂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唱出了十三亿中华儿女的心声。从闭关自守到海纳百川,经历了二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法院,同样经历了从埋头办案到普法卫士的转变。法院大门的“打开”,起初是对群众渴望法律的创新,最终随着“改革三十年,法治在前锋”的不懈努力,终于成就了当下“法院开放日”贴近百姓、接受监督、传播法律的普遍存在。

    犹记得,十年前若谁家惹上了官司,必会招来周边人的窃窃私语,连带着目光也带着猜疑、不解。究其原因,在于承载着司法权的法院在普通群众眼中,过于神秘。大部分老百姓片面地认为法院就是审坏人的地方,与当时群众汲取法律知识渠道单一,司法宣传薄弱不无关系。

    “今天的庭审很精彩,传销一直是社会治安的大问题,我们要引以为戒,加强社区出租户的管理,维护社区的安全稳定。” 某社区居民在润州法院“开放日”旁听完一起因传销引发的非法拘禁案后,社区小组长李阿姨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对法院不了解,怕打官司,现在法院主动邀请我们来旁听,还到社区办法制讲座,我们再也不怕打官司了!”张大爷乐呵呵地说道。

    一语中的,将司法放在阳光下才能让公众了解法院,不再惧怕“打官司”,公众需求的满意度是检验司法公开效果最好的检测剂。邀请普通老百姓走进法院,感知法院文化,感受法院气氛,感悟法院审判,广泛收集和征求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法院开放日”可谓功不可没。

    “我以为法院是很严肃的审坏人的地方,今天来了才知道法官很有亲和力,案件来了要调解。”初一同学小李面对镜头羞涩地说。曾经的“法院开放日”是一种创新,从最初单一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到如今丰富的特邀监督员、普通居民、中小学生,从单纯的“听”到挑刺的“议”,开放的区域也渐渐覆盖法院的每一角落。

    早在2008年,润州法院便建成了“启园”文化基地,将精心收集的当地法律文化历史典故刻成66块碑刻,配备专职讲解员向前来起诉的当事人和社会群众讲解宣传传统文化“和”、“孝”美德与现代法治观念,使人人入园即受到启发。

    法院大门虽“常打开”,但天天去显然不现实。网络庭审直播的推出,无疑有助于我们汲取有益的信息。如今,轻点鼠标登录法院网站就可查看法院最新动向、新颁法规、典型案例、庭审信息等,足不出户便可旁观庭审全过程。

    “法院开放日”,变化的不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观念。从无到有,从公到私,裁判文书上网、司法案例宣传、法制电视栏目、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我们正在朝法治国家的轨道加速,点点滴滴的转变,都是我国法治的进步。

 

 

 

 

来源: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