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文化 > 法官文苑

十年坚守,执行“悬案”终尘埃落定
  • 发布时间:2016-06-01 00:00

   

    “谢谢孙法官,十几年的心思今天能够了断,我今晚能睡个安稳觉了”。拿到执行款的王某激动不已,并一再对我表示感谢。

    这一切源于12年前的一个案件。2004年1月8日,王某的丈夫黄某与雷某在江苏某公司因下力费给付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吵骂又相互揪打。黄某被他人送往医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经镇江市公安局法医鉴定,黄某系因心脏病突发引起心功能衰竭而猝死,情绪激动为诱发因素。王某遂向法院起诉,要求雷某承担赔偿责任。法院经审理后认为,雷某对王某的死亡负有一定的责任,判决雷某承担次要责任按30%赔偿王某死亡赔偿金等合计43339.72元,另承担案件受理费1944元。

    十二年前 为讨公道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判决生效后,雷某未能主动履行义务。2004年9月2日,王某向法院申请执行,案件分到了我的手上。根据有关规定,案件委托被执行人雷某所在地的法院执行。几个月后,案件被受托法院退回,理由是被执行人外出打工,下落不明,被执行人名下无房产、车辆和银行存款,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

    肩负着申请人的热切期望,我多次来雷某的居住地调查,然而一家人都外出打工,房前屋后长满杂草,一副长期无人居住的景象。每隔几个月,我就会去查询一下雷某银行存款,每次去雷某家附近办案,也都会抽空打听一下雷某的消息。临近春节的办案黄金时间,工作再忙,我也会安排时间,带着法警,陪着王某,来到雷某的原居住地寻找线索,却每次都吃“闭门羹”,案件无任何进展。

    山重水复 转变执行策略收效甚微

    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常常陷入思考,就这么一直穷追不停地寻找,雷某一定非常警惕,加上农村邻里之间可能有人通风报信,不讲真话。想到这点,我决定转变执行策略,将此案暂时放一放,另找附近熟人帮助打听,企盼能够峰回路转。

    2015年下半年,王某向我提供了一条线索。雷某父母的房屋拆迁了,雷母及其父母住到附近的镇上。我立即决定将案件恢复执行,通过执行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名下仅有4600元银行存款,立即将此款扣划到位后,我又再次到房产管理部门查询雷某的房产情况,但雷某名下仍无任何房产登记。

    打听到雷某父母的住处后,我又再次陪着王某去寻找,仍然无果。询问邻居,调查物业,确定雷某在某安置小区的房号,几次上门却家中无人。去卫生监督部门调查,确认雷某打工所在的超市,赶到超市才得知雷某已经辞职,只能将传票张贴在雷某的门上,并在传票中写明了利害关系。

    柳暗花明 十年悬案终现转机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雷某的妹妹主动来到了法院,案件出现了关键性转机。

    经雷某的妹妹介绍,自官司败诉后,雷某到处打零工,经常靠父母接济勉强维持生活,而如今父母年迈实在无力解决,只能由她出面解决。她表示自己目前经济十分困难,只能想办法付一万元左右。多年的执行经验告诉我,雷妹既然出面,肯定是带着解决的诚意来的。我开始从谈判技巧考虑,通过电话多次与双方进行沟通解决方案。

    背靠背地协商有了很大的进展,我决定将双方召集到一起,面对面协商解决方案。尽管第一次会面仍未能达成一致意见,但双方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接近。我提出了多种方案供双方参考并进行了几个回合的电话沟通,双方的意见渐渐接近,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扣除法院执行到位的4600元,雷妹当场付款20700元,余款20000元,2017年春节前付款10000元,另10000元在2017年6月30日前付清。如能按时足额付款,王某自愿放弃迟延履行的债务利息。考虑到雷某还款能力,所有还款本金由雷妹提供担保,承担连带偿还责任,这样为案件全部解决提供了双保险。

    四万多元的执行款,在法院众多的执行案件中数额并不算大,但对申请人王某来讲,却有着特殊的意义。正是由于我不轻言放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让案件妥善解决,还当事人公平与正义。

 

来源:润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