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文化 > 法官文苑

丹徒法院“七一”系列宣传报道之三:青春路上 爱与法同行
  • 发布时间:2017-06-29 00:00
 

  凭着对法律的信仰,从选调进法院的那天起,他刻苦钻研法学理论,虚心向前辈学习。短短四年中,他共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055件。2016年共办结各类民事案件425件,居全院第一。身披法袍,他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脱下法袍,他是支撑家庭的一片天。他就是丹徒法院最年轻的员额法官陈文勇。

  积极探索,是对这份职业的“忠爱”。

  调入民一庭后,办案压力剧增,为了多办案、办好案,陈文勇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梳理出自己的一套办案方法。

  切实解决送达难。通过查询户籍、房产、采取保全措施等获取相关地址、单位、电话等关键信息;错时沟通联络。发挥住在丹徒新城的优势,积极利用下班时间上门送达、上门调解、上门解惑、上门沟通,通过这些方式,不需要开庭就解决了一部分案件;善用电子通讯。案件到手后,要进行判断和筛选。有些案件,可以先电话与当事人进行沟通,第一时间把握当事人的心理。通过电话沟通,进行解释和引导。

  下班两小时“电话粥”  换来当事人的“偏爱”。

  “记得钱某诉鲍某离婚纠纷一案,鲍某气势汹汹的打电话过来时,我赶紧安抚他,并告诉他因为要开庭,让他17时再打过来,我保证等他电话。准点17时,鲍某电话来了,见我接听电话,鲍某的态度有所缓和,在我耐心听他说了两个半小时后,鲍某还意犹未尽。接连三天,鲍某态度有了个180度转变,表示只要是我处理这个案件,他就没有意见。最后该案通过七个多小时电话的沟通后,顺利调解结案。”回忆起这个案件,陈法官还历历在目。

  锲而不舍的调解,赢得群众的“喜爱”。

  汤某等25名农民工诉圣某、某公司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的案件中,某公司不同意调解。为妥善解决这25名工人工资问题,陈法官多次与该公司代理人进行沟通,经过努力,该公司同意按比例给付部分工人工资,剩余7名工人工资经协调未果。判决后,为了能让剩余手持判决书的农民工在春节前顺利拿到工资,陈文勇又多次与该公司进行协商。通过不懈努力,该公司负责人终于同意一并解决好剩余农民工工资问题,这25名工人工资合计326835.80元。在案款发还当天,前来领款的民工代表怀着激动的心情向陈法官递交了感谢信与烫金的锦旗,“感谢丹徒法院、感谢陈法官,是你们为我们及时讨回了公道,让我们能提早回乡过个安心年”。

  早上醒来的第一眼,是对女儿的“深爱”。

  2015年11月,随着女儿芊芊的诞生,陈文勇又多了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因妻子上班路途遥远,父母体弱多病,照顾女儿的责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每天早上六点,这位奶爸就起床为女儿准备早饭。中午和晚上下班后,又第一时间赶回家,陪女儿用餐。“等她晚上入睡,我就开始撰写法律文书。每周六晚上,我会待在办公室,通宵撰写法律文书,天一亮再赶回去,希望女儿一睁眼就能看到我。”提到自己的女儿,陈文勇一脸幸福,女儿不仅是他的责任,也是工作的动力。

  来源: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法院

  口述:陈文勇

  整理:涂蕾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