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东同志忠实履行其在党旗下的誓言,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在党员干警中起到了突出的示范表率作用,充分展现了当代年轻法官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他2017年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法官、镇江市十佳效能标兵,2018年,被市委政法委评为“争当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2020年,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一等功。
不忘初心 坚守岗位
2017年1月6日,戴晓东在市级机关效能标兵事迹会上,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办案的心得体会,赢得了大家的掌声,他也是政法系统唯一当选的十佳效能标兵。自2013年办案以来,他承办的530件案件无投诉、无发改、无超审限,在全市民事条线名列前茅,受到上级法院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说心里话,现在我们民事法官所承办的案件数量,已经超过我们正常办案的饱和度”,戴晓东如是说。他除了担任承办法官,还频频参与其他法官组成的合议庭,共同办理合议案件。每个案件都要经过开庭、合议、撰写文书、宣判,程序一个都不能少,很多案件还需要多次开庭才能查清事实。现在,加班加点办案已经成为工作常态。
大家都知道,在同样的工作压力下,律师的职业报酬要比法官高出很多,当问到戴晓东时,他很坚定地说:“法官犹如军中的将军,是我选择法律职业的最高梦想。”做法官确实很辛苦,起早贪黑,还得耐得住寂寞。但是,在戴晓东的心里,法官是至高无上的,因为天平的光芒万丈。
善用智慧 敢于挑战
1998年,一家国有公司因经营不善,通知员工刘某不用上班,但双方并未解除劳动合同。十几年后,临近退休的刘某起诉该公司,要求确认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劳动关系。一审法院驳回了刘某的诉讼请求,刘某向镇江中院提起上诉。
那个年代法律意识淡薄,一方不要求上班不进行考勤,一方不来上班不要求发放工资待遇,偏偏就没有解除劳动关系。十几年后,难题来了,这种劳动关系还存在吗?然而对此问题,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该案又是镇江市首例,如何处理,考验着戴晓东的法律智慧。
“这起案件的处理关乎很多其他类似劳动者能否老有所养,所以我们非常慎重。既要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要在法治框架下依法保护。”经过查阅大量资料,多次走访了解情况,最终判决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劳动关系,从根本上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该案后来被省法院公报刊登,对全省类似案件的处理做出了有益尝试。
戴晓东钟爱这些高难度的案件,一个个法律难题挑战着他的大脑,磨练着他的意志。一天天地,他逐渐变得自信,逐渐变得强大。
注重研究 成效凸显
王某原有一个某通讯公司的电话号码,停机数月后准备充值继续使用,但被告知该号码已经被他人申请使用。王某起诉要求赔偿损失。在该案审理中,戴晓东发现该公司对通讯号码的再使用管理存在瑕疵,且关系到保护消费者的切身权益。为防止类似纠纷频发,戴晓东及时向该公司发出司法建议。该司法建议很快得到通讯公司上层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被省高级法院评为优秀司法建议,确保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审判是一种实践理性,及时总结审判经验,能大大提高办案效率。”戴晓东说,“因此,我特别注重类案研究,总结不同类型案件的审理方式和方法”。在休息时间,戴晓东注重分析、总结审判经验,对在办案过程中发现的案件类型、特征、问题、对策,他也积极组织撰写各类调研文章,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其中一则被省高级法院评为审判经验总结二等奖并在全省推广。
“撸起袖子加油干”。信念不移,人生无悔,带着对公平正义的仰望和对法治理念的追求,在司法审判的道路上,戴晓东信心满满,步伐更加从容矫健。
上一篇:江苏最美法官——肖雄
下一篇: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余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