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院文化 > 先进事迹

平凡中诠释精彩
  • 发布时间:2014-12-02 00:00
   “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基础扎实,利用高效,完全符合五星级标准”,11月14日,由省、市档案局和省高院联合组成的五星级档案评审组,一致给市中级人民法院档案室打出了119分的高分。五星级档案争创取得成功,此刻,档案科科长陈扬内心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陈扬,乌黑的短发,清秀的脸庞,一笑露出两颗虎牙。她1998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档案系,同时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南京大学法学本科学历。对知识的不断渴求,让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在法院这个以审判工作为主要职能的单位,档案工作是一项不显山、不露水且是“干活没人知”、没“前途”的工作。外人看得见的可能只是“收收查查”的简单劳动,却看不到背后大量在基础性工作中付出的劳动。镇江中院档案库存超过18万册,每年新增档案近万册,各类档案利用达到年均3千余册。各个法院案多人少人手紧缺,档案工作同样面临困境,面对同行的抱怨,她却很坦然。“想法不可能没有,但过多的抱怨于公于私都无益。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是尽自己的本分,作为一名党员,我所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她在单调、枯燥、乏味的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多年,并对自己提出了“尽责、求勤、求精”的工作要求。

  对经她手入库的档案,她都要逐卷逐册细细检查,整理不合格的档案一律退回业务部门重新整理。“唯有把好归档检查关,才能保证档案的门类齐全、整理规范,才能保证档案利用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她毫不留情面。

  对内严格对外热情,这在她身上得到完美体现。“档案室也是法院的窗口部门,事关法院形象,必须特别注意态度热情亲切,对符合查档条件的利用人予以细心接待,让他们满意而归”。由于法院档案库藏年代较长,情况比较复杂,其他从事档案工作时间较短的同事在接待查档尤其是查阅老档案时遇到的疑难问题,即使不在她工作分工范围内,她也会主动帮助解决,决不让一个符合条件的档案利用人空手而回。

  年近七旬的周老汉来自溧阳,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定为反革命,因为溧阳曾经隶属镇江地区,他专程来到中院,希望查询当年的判决书为自己平反。陈扬和同事通过电脑、卡片等多种方式查询,均没下落。而老人很肯定地说自己记得清清楚楚,是当时的镇江地区中院作出的判决。她一边安慰老人,一边迅速作出判断,如果老人的记忆无误,那么他的档案很有可能在1983年镇江地市合并时由镇江中院移交给了常州中院。她找出了当年的移交清单,在几千册卷宗清单中逐一搜寻,终于找到了老人的名字,证实了她的想法。老人知道了档案的去处后连声感谢。“他日后是否能平反我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的档案发挥出了它的社会价值了”,陈扬欣慰地说。

  在做好本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编研等繁重工作的同时,陈扬还以“专家”、“教师”的身份担任着对全省法院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2013年开始,她担任了江苏省法官学院的兼职教师,为书记员培训班讲授诉讼档案整理的相关课程。培训班的学员来自全省各个法院,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会对全省法院的诉讼档案整理水平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她丝毫不敢怠慢,利用休息时间备课,将理论和实践生动地演绎,教学效果得到省法官学院和学员的充分认可。

  工作中的陈扬是快乐的、充满激情的。人人都以为她的家庭不需要她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把枯燥乏味的档案管理工作干得风生水起。其实不然,她的爱人是民事审判法官,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在今年的档案管理工作升五星级的筹备过程中,她的父亲被查出身患癌症,在为家人奔走求医的同时,档案定级工作也不能耽误,在定级筹备期间连续几个月的双休日都是在加班中度过。坚强的她负重奋进,自加压力,以她那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工作的重担。

  在陈扬和她的同事们共同努力下,镇江中院先后多次被省法院、省档案局和镇江市委、市政府评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在历年的镇江市档案年检工作中均获得优秀等次或免检通过,镇江两级法院档案工作五星级达标率超过了80%。她本人先后9次获得了省、市两级档案局和上级法院的表彰,撰写的档案学理论文章多次受到上级法院和档案学会的表彰,其中《浅议法院诉讼电子文件管理》和《浅谈法院诉讼档案现代化管理模式》先后被江苏省档案学会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一等奖。几分汗水,几分收获,别人看到的是荣誉,但她知道,荣誉的背后凝结着她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

  16年的坚守,她在行与列中穿行,在平淡恬静中,她将青春融入历史,同样铸就感人的风景,从这点上说,幕后对公平坚守的她,同样也是护法的英雄!

  ——记市中院办公室档案科科长陈扬

  陈扬在查阅档案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