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院文化 > 先进事迹

【陪审心声】活到老学到老 为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 发布时间:2019-04-08 00:00

 

    我叫束德华,今年67岁,2012年5月被任命为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审员。自担任陪审员以来,我参与了700多次案件陪审、案件调解、见证执行、庭审评查等司法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国走向法治国家重要措施,对我国实现司法公正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为人民陪审员,我们大多都是各行各业的基层普通民众,生活经验丰富,熟悉风俗乡情、民风民约,这些优势运用在审判、调解等工作中,有时可以发挥法官不能发挥或不便发挥的作用,说法官不宜说或不便说的话。比如:我们新区房屋纠纷案件较多,在几次房屋纠纷案的审理中,双方当事人关系复杂,一到场气氛就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我曾亲历一起房屋产权纠纷,双方当事人相互都是亲戚,官司打了快两年,每次庭审时双方都争吵不休,甚至影响了正常的庭审。后来,在开庭前,我们凭借自己陪审员的特殊身份,利用自己阅历丰富的优势,以情说案,以理服人,终于稳定了局面,使双方心气平和下来,保证了审判工作正常开展。

    审理案件,最希望达到的便是法、理、情的三方兼顾。在参加案件陪审的过程中,我常常提前做些功课,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为他们考量。之前曾有一个离婚案件,小夫妻两人婚前感情很好,婚后因与公婆同住,不同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导致婆媳矛盾日渐严重。小伙子是个相当孝顺的人,久而久之婆媳矛盾就演变成了夫妻矛盾。后来因为一些琐事,小两口竟然闹到法院来打离婚官司。庭审时,听到这两口子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苦吐槽,当时我便觉得他们其实还有很深的感情基础,只是年轻人一时冲动,这才闹着离婚。法官与我们合议的时候,我将我的感受告诉了法官。经过法官的调解,小两口最终解开了心结,夫妻双双把家还。两个月后,我对他们进行了回访,听说婆媳关系融洽,夫妻感情更胜以往,我这才真正放下了心。

    几年的陪审工作,使我感受到了法律的尊严,目睹了各位法官的公平公正,严于律己,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工作精神。确实有的案件非常复杂,有的当事人法理知识贫乏,解决起来十分棘手。在与法官的合作中,我体会到了各位法官的艰辛,同时也学习了他们解决案件矛盾的一些技巧。作为一位60多岁的老同志,我也算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我很高兴能在人民陪审员这一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继续为祖国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