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镇江法院深化涉军维权法律拥军工作效果显著
  • 发布时间:2016-10-24 00:00

 

    近年来,镇江两级法院切实加强涉军维权工作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妥善化解涉军维权案件,扎实开展互学互动活动,进一步密切军地联系、促进军地关系和谐。近日,市中级法院被市委、市政府、镇江军分区记集体二等功。

    一、以“一组一庭一站”为重点,不断健全涉军维权组织机构

    “一组”。两级法院均设立以一把手院长为组长、各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律拥军领导小组,及时制定法律拥军实施计划,明确重点案件均由院、庭一把手亲自审理。2016年上半年,镇江中院审理的一起涉及军人亲属的土地腾让案件,当事人矛盾尖锐突出,多方调解未果。茅仲华院长担任审判长承办该案,并会同驻军部队、地方政府做好调解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得以妥善化解。

    “一庭”。两级法院民事审判部门均设立了涉军维权合议庭。全市范围内涉军案件全部实现集中化、专业化审理;建立重大涉军维权案件报告制度,对于重大涉军维权案件,及时向本院及上一级法院涉军维权工作办公室和对口审判业务部门报告;建立统一的涉军维权工作台账,审理和执行涉军维权案件的各审判业务庭和执行部门做到一案一表、及时登记统计数据;市中级法院及时跟踪案件审判情况,加强对审判工作的指导,每年对涉军维权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分析、总结。

    “一站”。在全市每个重点部队驻镇单位设立一个法律拥军工作站,专门受理部队官兵法律诉求,并与法院系统进行联系对接。每个法律拥军工作站均制定《工作规程》并配有专门的涉军维权联系人。目前,全市法院共设立15个法律拥军工作站。全市法院自2011年起还开通8条“法律拥军热线”,随时解答部队官兵法律咨询与受理部队官兵诉求。涉军维权合议庭和法律拥军工作站的全覆盖,实现了驻镇部队和法院之间沟通联系无盲区。一组、一庭、一站也都成了法律拥军、涉军维权工作不断推进的重要抓手。

    二、以案件审理为中心,不断优化涉军案件审判机制

    1、坚持“三优四快”机制。对涉军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全市两级法院设立“军人军属优先”立案窗口,优先办理涉军维权案件的立案工作,并在案件登记表上加盖“涉军”印章,开通涉军案件绿色通道。对于驻地偏远的部队采用预约立案、上门立案、信函传真立案等便利措施,提供便捷立案服务。指定工作人员为部队和军人军属开展诉讼引导、释明等工作,引导部队和军人军属合理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提高部队和军人军属依法诉讼的能力。

    2、贯彻“三调一判一回访”机制。对涉军案件尽可能地进行实地调解、联合调解、判前调解,以及巡回审判和判后回访,最大限度方便部队、军人军属参加诉讼,实现“案结事了”。全市两级法院均建立涉军维权案件巡回法庭,就地化解涉军维权案件。对于部队和军人军属对法院裁判有不同意见的,部门负责人亲自带队回访,开展判后答疑,努力促使部队和军人军属服判息诉。

    3、改进法律文书送达机制。涉军维权案件原则上采用直接送达的方式。部队和军人一方当事人因工作、保密等原因无法直接送达的,主要通过部队和军人所属的团以上单位政治机关转交送达。法院到部队进行送达的,着制服、持工作证或执行公务证。因军人一方当事人送达地址不详或其他原因导致送达困难的,协调人武部协助法院完成送达。

    4、完善涉军案件参与审理机制。目前,全市法院在现役军人、军属或退伍转业军人中选聘了6名人民陪审员,在驻镇各部队中选聘了29名特邀调解员,全面参与涉军案件的审理和调解,保证涉军案件的调解与判决切实做到“知军情、解军意、合军规”。

    三、以互学互动为载体,不断打造法律拥军特色品牌

    市中级法院与镇江军分区政治部自2012年起将原有“送法进军营”“部队走访慰问”等八项拥军活动加以整合,依托各自优势,打造“军官法官互学、军营法庭互动”活动品牌。该项主题活动以法院向广大部队官兵开展实用法制讲座和提供法律咨询为主要内容,辅之以系列形式多样的共建活动。

    1、法官送法进军营,体验军旅。各法院到驻镇部队组织模拟法庭、以案说法等活动,向驻镇部队赠送法律图书,协助部队建立法律图书室,广泛发放诉讼指南、案例等法律宣传资料。每年建军节、春节前、老兵退伍前夕,各法院均组织人员到部队慰问。通过走访、慰问,根据了解到的情况和部队官兵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活动。句容法院、丹阳法院在驻军部队开展“军营一日”活动,深入部队营房,参观军营内务,观摩武警战士擒拿格斗训练。丹徒法院组织干警到驻镇部队接受军事训练,磨练干警意志,增强国防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两级法院每年均走进部队召开座谈会,广泛征集部队对共建机制、涉军维权工作和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涉军维权工作机制与丰富法律拥军形式内容。

    2、邀请官兵来法院,感受司法。组织开展“法院开放日”“部队人大代表评议案件”“部队官兵观摩庭审”等项活动,邀请部队官兵旁听与点评涉军案件及行政、刑事案件庭审。让部队官兵亲身体验法院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增强学法、用法、依靠法律手段维护权利、解决纠纷的意识和能力,理解法院涉军维权和依法维权、平等保护的关系。润州法院依托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全省法院文件建设示范单位、镇江市法治文化示范点的自身优势,与辖区内的部队开展文化共建活动。

    3、成立拥军培训基地,培养人才。市中级法院与镇江军分区政治部联合成立法律拥军培训基地,全市法院根据部队实际需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授课辅导、巡回讲座、实地考察等形式,为部队培训法律人才。举办以“婚姻家庭”“劳动就业”为主题的法律培训班三期;组织法律拥军工作站联系人、部队人民陪审员和部队特邀调解员参加法院系统的法律业务培训七次,极大地提高了驻镇部队自行化解军地矛盾的能力和水平。该项工作成为镇江市军地互办二十件实事之一,市中级法院被市委、市政府和镇江军分区联合评为军地互办实事先进单位。此外,润州法院作为全国先进法院,开设全省首个“军人党员廉政教育基地”;句容法院结合当地驻军较多的实际,开展“双进双聘”活动,即法官进军营、官兵进法庭与法官担任法制辅导员、军官担任特约调解员活动,成为当地“法治军营”建设的助推器,受到驻地官兵的欢迎。

    4、强化双拥工作宣传,浓厚氛围。市中级法院每年召开涉军维权、法律拥军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镇江两级法院拥军措施与拥军机制,公布涉军案件审理情况。审理涉军案件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宣传,以及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庭的方式,宣传法院涉军案件审理经过和结果。此外,通过设置展板、横幅、广场咨询的方式,宣传法律拥军和涉军维权情况,营造双拥工作良好氛围。

 

来源: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