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时刻怀有为民情怀,将‘人民’二字铭记在心、融入血脉,牢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以人民呼声为第一信号,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2月4日,镇江中院院长汤小夫勉励刚刚参加宪法宣誓的22名新入额法官。
人民立场是根本立场。近年来,镇江法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坚持用群众的立场去想问题、办事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用“假如我是当事人”的换位思考诠释司法最大善意。
“只有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思考他们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才能把‘以当事人为本’的司法理念真正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才能让法律有力度更有温度,才能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汤小夫说。
“希望法官能快点结案”
——善意是想你所想、忧你所忧
“感谢镇江法院的法官,审案速度快、效率高,节省了当事人和代理人时间和往返费用,这种做法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来自河南的律师赵忠新参加完二审庭审后忍不住对法院的速裁工作点赞。
河南籍杨某在312国道通行时,被梁某驾驶的重型货车撞击死亡,经交警部门认定,梁某负事故全部责任。杨某的近亲属随后起诉要求赔偿190万元。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梁某赔偿114万元,杨某的近亲属上诉要求增加四位被扶养人生活费49万余元。
该案7月9日在镇江中院立案,7月17日开庭审理。庭审现场,曾荣膺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的法官李守斌简化了庭审程序,直接围绕争议焦点组织双方举证质证,大约30分钟就结束了庭审。
审理流程快,开庭听证时间短,却绝不牺牲案件质量。为保质提速,镇江中院先后出台了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工作的意见和实施细则,不断优化速裁快审流程,提升简案审判质效,组建专业速裁团队32个,配备104名员额法官及辅助人员,实现简案快办、类案专办。
据统计,今年1至12月,镇江中院速裁组新受理案件851件,审结803件,人均年结案超过300件,平均审理时间低于26天,比全院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少超过33天,切实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
“给我们讲讲法律风险防范知识”
——善意是你有所呼、我有所应
11月16日下午,汤小夫赴丹阳市丹北镇城中村宣讲民法典,对村内170多名中小企业负责人防范化解企业法律风险作专题辅导。
讲座中,汤小夫向在座企业家们介绍了我国民法典的编纂历程、重大意义和显著特征,并从企业合同交易、公司内部治理、知识产权保护和人力资源等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防控风险的法律依据和具体实例。
“企业防范法律风险就相当于人做好平时保健,只有功夫下在平时,防患于未然,才能减小风险、保持健康,保证企业稳步发展壮大。”汤小夫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旁征博引、以案说法,把法律条文讲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镇江市人大代表、城中村党委书记郑志伟听完讲座后说:“汤院长为我们村小微企业规范经营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用人用工等方面,对我们启发很大,非常有意义。”
今年以来,镇江中院专门出台《关于为支持企业战疫情渡难关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组织开展“抗风险 稳经营”联系企业活动,向企业赠送《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和《知识产权保护指南》2000余册,帮助防范法律风险,为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达产提供强有力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镇江法院积极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248名法官进驻网格深入一线,回应群众关切、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成功预防、调处矛盾纠纷3000余件,切实打通法院干警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我们公司不想成为失信被执行人”
——善意是激浊扬清、导人向善
9月9日,镇江某公司员工来到镇江经开区法院诉讼大厅,如释重负地从执行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自动履行义务证明书》。这是全市法院发出的第一份《自动履行义务证明书》。
今年3月,该公司因未及时履行一起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协议,被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9月7日,该公司主动履行了协议义务,并向法院申请《自动履行义务证明书》以修复受损信用。
今年9月初,镇江中院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对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当事人给予信用激励和信用修复的意见》,专门为积极、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的当事人和被执行人给予信用激励,帮助其修复信用。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对150余家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工作,有力助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有益探索。
与此同时,镇江法院积极释放司法善意,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利益前提下,以“放水养鱼”促成“互利共赢”。在采取查控措施时,优先查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较小的财产,“活封”厂房、机器设备,对正在用于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的资金和技术资料等财产,采取控制其产品及收益等方式执行,尽量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用司法善意和担当为企业发展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