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 从“无”到“有”添动力
今年以来,丹徒法院继续贯彻“主动、经常、深入”工作方针,坚持将代表联络与法院整体工作紧密结合,多措并举,全面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络沟通,能动提升工作成效,赢得广泛理解支持,为推动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源源的动力。
邀请旁听——空间时间无限制
众所周知,审判是法院工作的中心和抓手。丹徒法院在将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常态化的基础上打破时空限制,拓展听审模式多元化,提高工作透明度,倒逼增强司法能力。
到庭听审是邀请旁听的常规模式。该院重点选择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典型案件,主动邀请代表、委员来院旁听评议,形成了系统的“代表听审”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共邀请代表到庭旁听评议63人次。
巡回审理也是邀请听审的“神器”。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东升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发现被告重病缠身,患有眼疾,行动不便,且原、被告均住在高资镇,于是决定到当地进行巡回审理。细心的李院长还邀请了高资镇厚固村团支部书记汤玲玲和高资村委谢海芳两位人大代表在家门口参加旁听。为进一步查明事实,两位代表跟随李院长在庭审结束后前往被告住所进行现场勘查,详细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为调解工作打基础。代表们表示,法院下乡开展巡回审判,很好地解决了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老百姓觉得法官更有亲和力了,法院更“接地气”了。
无法到庭审现场旁听怎么办?庭审直播来帮忙。民一庭法官罗晓文在开庭审理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一周前,就邀请了自己的结对代表前来旁听庭审。谁知开庭前一天,代表因临时有事,不能来庭审现场旁听了。罗法官告诉代表,如果条件具备,可以在网上同步观看庭审,并简要介绍了该院的互联网庭审直播工作。结对代表对庭审直播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在上网观看了庭审同步视频后,来电表示画面高清,声音清 楚,直播效果很好,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观看庭审,便民利民的同时实现了司法公开透明,提升了司法公信 力。
日常联络——法内法外有天地
在丹徒法院,与代表、委员进行“一对一”结对联络的干警对开展常态化联络的体会是:这项工作的基础在日积月累,功夫在潜移默化。他们各显其能,开拓着联络天地。
助理审判员邵雷的结对代表是宝堰镇鲁西村万倾洋水产合作社社长邓克孝。邵法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经常与邓社长进行联系。坐在波光粼粼的养殖塘边,邵法官向邓社长汇报法院近期工作,征求意见建议,并就处理案件过程中遇到的水产养殖问题进行请教。邓社长说:“‘一对一’联络使我对法院工作有了具体的了解,也增强了我的法治意识,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我喜欢!”
网络社交工具大行其道的今天,年轻的法院干警更是积极运用自媒体工具,为联络工作开拓新的路径渠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QQ、微信向代表、委员播报法院动态、司改信息,解答法律问题,你来我往,你问我答,实时互动,省时省力效果好,被称为“指尖上的联络”。
机关联络——走出迎进添动力
该院在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法院的同时,主动走出去加强与机关的联络,进一步助力法院工作的顺利开展。
“双向联络”促发展。该院定期向同级人大和政协机关报告法院重要工作、重大活动、重要案件以及代表联络工作的实施情况,自觉接受两机关对法院工作的监督评议,促使法院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
“辐射联络”谋进步。又到“两会”季。今年“两会”期间,该院抽调22名党组成员和中层干部作为联络员深入到各代表团,零距离听取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耐心解答法律问题。联络员们将收集到的十余条意见建议归纳整理带回法院,研究落实整改意见;对于代表、委员提出的议案、提案,第一时间办理、答复、反馈,赢得了广大代表、委员的好评,为法院的科学发展增添动力。
来源: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