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丹徒法院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延伸司法触角,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十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为民措施,并将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活动扩大到每位干警,切实把队伍教育整顿的工作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的实际成效。
为特殊群体提供全方位立体化诉讼服务 立案庭
在诉讼服务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对接工作;针对辖区内特殊群体立案不便,可在提前电话联系后,到就近审务工作站由相关人员指导填写材料;公示法律援助条件、程序等,对于特殊群体来院起诉,未委托诉讼代理人的,告知可依法申请法律援助。
助推基层社会综合治理 立案庭
开展法院干警进“网格”活动,深入基层村居(社区)网格进行法律宣讲,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力所能及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与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形成双向互通机制,共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司法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民一庭
与仲裁委联合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培训会,以规范企业用工方面的制度、管理等问题;分别与企业代表和职工代表召开座谈会,了解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答疑解惑、释明释法;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劳动争议案件基本情况以及防治化解对策建议;针对问题新颖、矛盾突出的案件开展巡回审判,以典型案例有效释法,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开展“访企业、听意见、送服务”活动 民二庭
聚焦丹徒“产业强区”战略,开展“访企业、听意见、送服务”调研活动,了解实体经济运行和营商情况,倾听企业对法院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为企业排忧解难。
以刑事调解传递司法温度 刑庭
深入基层加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自诉案件调解,从人情、亲情入手,摆事实、讲情理、释法理、化矛盾,传递司法温度,修复社会关系,促使案结、事了、人和。
开展涉民生案件系列执行行动 执行局
集中开展群众“急难愁盼”的涉劳动报酬、交通事故、赡养费、抚养费等民生案件执行行动,及时为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天平护航乡村治理“1+4”行动 辛丰法庭
以法庭为主体,每个法官定点对接一村、一企、一校、一户,形成“1+4”模式。通过共同排查矛盾、提供法律咨询、加强工作指导等方式,积极协助基层组织处理矛盾纠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社区,化解在萌芽状态。
天平护雏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宝堰法庭
针对宝堰镇留守、贫困儿童较多,且常成为家事矛盾间接受害者的情况,将关爱帮扶农村留守、贫困儿童作为法庭的特色亮点工作,对少年儿童开展定期回访、普法教育和结对帮扶,进一步做好留守、贫困儿童关爱工作。
警徽照亮“服务角” 法警队
在安检处增设“便民服务角”,摆放雨伞、一次性口罩、手套等便民用品以及医用急救箱、抽纸、免洗洗手液等防疫用品,通过简单的便民服务,体现法警执法有力度、服务群众有温度。
“蒲公英”普法:让法治离群众更近 综合办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打造“蒲公英”普法惠民品牌,努力营造全民懂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