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劦同志,1987年5月生,壮族。自2015年7月通过招考进入丹徒法院,她一直在民一庭从事书记员工作,长期处于办案数量屡居全院第一的法官团队,为案件辅助工作加班加点、无怨无悔。支撑她坚持多年的只有两个字:“用心”。接待当事人需要苦口婆心,庭审记录倾听需要倾注耐心,校对文书需要加倍细心,书记员工作让她成为了小心谨慎、注重细节的人。从第一次开庭的不知所措到熟悉民事诉讼程序、能协助法官进行调解,甚至在校对文书时能甄别出法律适用的错误。她的踏实和努力获得了组织和领导的肯定与表扬,连续五年荣获丹徒法院先进个人、优秀书记员,2020年在市中院“七星两优”表彰中被评为“优秀书记员”。
加班加点忙送达 勤恳工作不言苦
民事案件,往往是家长里短的纠纷。由于案件数量庞大,开庭、调解、送达工作占用休息时间是家常便饭,加班对她来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次难得不加班,刚到家的她还在庆幸,终于能在天还亮着的时候吃上晚饭,还没起筷就接到法官的电话,一个疑似借贷案件中下落不明的被告出现了,需要赶紧完成送达,她只好匆匆出门。但是,被告所住小区没有电梯,忙了一天,饥肠辘辘的她爬到顶楼被告家时,瘦弱的身板快要虚脱,身上还被蚊子叮了无数个包。结果,没有找到被告,白跑一趟,回到家时饭菜也已冷透。每当这时,她总想着有机会能让案件动起来,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面对曲解不厌烦 耐心以对获感谢
民事案件,往往要与当事人面对面。因为大多数人没有聘请律师,对法律知识也是一片茫然。在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被告下落不明,原告由于法律知识薄弱,对诉请能否得到支持很焦虑,常常在早上六点或者晚上九点以后的时间通过电话、微信联系她,或是倾诉或是质疑,甚至指责法院偏袒被告。辛辛苦苦的工作被当事人曲解,她虽然感到委屈,但依然不厌其烦地向原告做法律释明,同时努力与被告父母联系沟通。终于,被告出庭应诉,双方当事人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案结事了,她收获了原告诚挚的感谢。多年的书记员工作让她认识到,虽然处理案件是她的日常工作,但对于许多当事人来说,可能是人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进入法院参加庭审,案件审理结果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因此,每当被当事人不理解而委屈时,她总是强忍着情绪转过身,深呼吸,继续微笑面对,所有的不快最终都会因当事人的一句“谢谢”而消散。
克服未知挺在前 保护弱者维权益
民事案件,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工作上的辛苦,精神上也颇有压力。刚进法院工作两个月,她就接到一个离婚案件直接送达的任务,通过翻阅卷宗,得知被告不同意离婚,不仅对妻子家暴,而且是一个“瘾君子”。在前往被告家途中,她心里十分忐忑,一方面自身送达经验少,另一方面同行的同事是一个年纪更小的女孩子,即将面对的场面都是未知数。但她转念一想,原告目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要是法院人不能作为后盾给予她保护、维护她的权益,怎么对得起身上佩戴的法徽。最终,她勇敢地敲响被告的家门,完成了一次肾上腺素飙升的送达。
五年多来,她跟案1500余件。乍暖还寒时,与法官一脚深一脚浅地勘察建设工程现场;夏日暴雨中,与法官一同前往相邻权纠纷的原、被告家中查看漏水情况;秋日梅雨季,协助法官对当事人进行背对背调解;冬日寒风中,与法官在村里丈量涉案土地。长时间的法庭记录,让她患上严重的颈椎问题和脊柱侧弯,但轻伤不下火线,案件数量让她不敢轻易休假,连探亲假都极少使用。直到2020年年底,过度透支身体的她生了一场大病。在休病假时,她常常思考这份工作是否还值得她继续干下去,但收到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民一庭相亲相爱的同事们的问候,回忆起每次解决纠纷后的满足感时,心中那团公平正义之火让她毅然决然留在民一庭。休息一个月后,她回到了工作岗位,即使身体不适合再跟案,也努力为大家做好辅助工作。
时间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所有努力都在为未来筑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一直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她名字的含义一般用力不停向前奋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