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依托“四个平台”加强诉调对接工作成效显著
  • 发布时间:2013-01-08 00:00

 

    2012年,丹阳法院加强与诉前调解组织的联系互动,构建“四个平台”,积极开展委托调解、邀请调解等举措,诉调对接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诉前调解成功各类案件1926件,诉前调解案件成功数与民事一审诉讼案件收案比达到了20.69%,处于15%~25%的良性区间。

    构建服务基层组织平台。在该市14个镇(区)设立诉讼服务站,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化解简易纠纷、指导纠纷化解、参与突发性事件处置、提出风险防范建议等诉讼服务,促进基层和谐稳定。诉讼服务站运行以来,已接受辖区党委政府、基层村组织、企业及相关群众法律咨询1100余次,提出风险防范建议30余次,协助基层化解各类纠纷460余起。

    构建服务特色产业平台。与丹阳市工商联、市商会联合开展“双助双促和谐共建”活动,在该市10大行业(异地)商会设立法官工作室,指派法官挂钩联系,适时开展法律指导与培训,帮助商会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法律风险,促进转型发展。同时,对商会会员企业的涉诉纠纷,利用行业商会专业知识和人员情况熟悉的优势,促进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共建活动开展以来,法官走访商会60余次,为商会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提出法律建议20余件(次),借助商会力量化解涉诉纠纷150余起,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构建服务法治建设平台。与丹阳市政府法制办共同制定《关于构建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良性互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办公室对《实施意见》予以转发,并专门召开会议加以推动。互动机制实施以来,市法院参与全市重点项目协调会30余次,与行政机关召开联席会议5次,开展行政强制法、行政调解及适用简易程序行政执法的注意问题等专题讲座2次,推动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有力服务了法治丹阳建设。

    构建类案纠纷利民平台。与该市公安局、司法局和保险行业协会联合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保险理赔和诉讼中心”,为道交纠纷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立案受理、鉴定专家咨询、司法确认、开庭审理、诉讼理赔等便民服务,促进道交纠纷便捷、高效、低成本处理。中心自去年9月运行以来,共处理结束335件,其中有191件以当事人直接得到理赔或通过交巡警、人民调解员、法官共同参与诉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方式结案,有149件系驻点法官巡回审判审结,办案效率显著提升。中心还通过聘请法医专家提供咨询意见、规范鉴定流程等方式,使71件案件无需进行司法鉴定或避免重复司法鉴定,为当事人直接或间接节约鉴定费用10万余元。省高院公丕祥院长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全省各地法院学习借鉴。

 
 
 
 
 
来源:丹阳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