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2021.12.01)
丹阳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一庭)是在原云阳法庭的基础上设立的,随着派出法庭的整合,现审判庭管辖区域包括丹阳市云阳街道、曲阿街道和延陵镇、珥陵镇、司徒镇,既有城区、开发区,也含乡村,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民一庭现有员额法官10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11人。面对大量复杂案件,该庭每位成员恪守职责,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法治精神
民事审判就是解决各种矛盾和纠纷,为此,民一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学后谈心得体会等形式,促使每位成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精神,只有居安思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确保在审判工作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推进司法公开 探索审判团队建设
为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和省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决策部署,该庭要求全庭人员重视和强化司法公开理念,积极推进司法公开,以公开促公正。并定期组织庭审观摩活动,通过庭审观摩后进行点评,以期用语规范,司法礼仪规范,并提高庭审驾驭能力。另外对于实习大学生及实习律师,员额法官作为指导老师,除日常指导外,还通过模拟法庭形式检验成果,一方面传承经验,一方面自我提高。
为进一步落实司法责任制改革要求,充分发挥法官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该庭案件审判质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庭工作实际,按相对集中、统筹兼顾的原则对涉及建设工程、劳动争议、消费者维权、执行异议等几大类案件设置专门审判团队,由3名以上员额法官组成专业小组,以积累审案经验,提升案件审理质量。
强化大局意识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的自觉性。对于涉民生的案件,经营困难的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因事故致残或疾病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的案件,优先审理,简化纠纷化解流程,提高审判效率,切实保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如对一位癌症晚期患者的请求,依法解除了对其医保一卡通账户的冻结;对一规模建筑公司的请求,在其提供等额财产担保的情况下,解除了对其账户的查封。
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依法保障居民就业
该庭按“2+2”形式(两名经验法官带领两名新入额法官组成团队),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通过加强与劳动仲裁院等单位的协调联动,扎实推进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提升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审质效。积极引导劳动者与企业通过非诉途径以调解、和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防止发生企业裁员、劳资纠纷等风险。引导劳动者合法表达诉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审理确认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或赔偿金等案件,有效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处理各类纠纷 坚持适用诚信原则和公平原则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后,由于市场供需变化、信息不对称原因形成大量合同纠纷,此类合同大多存在投机、权利义务不对等的情况。案件审理中,该庭坚持鼓励交易、慎用合同解除制度,尽量通过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引导当事人根据“不可抗力”或“情势变更”等原则,采取调整价格、分担损失等方式继续履行合同。
公平公正 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019年1月,汪某在某商行购买白酒。付款后,该商行提供了一张提货卡,背面印有卡号、商品名称和数量、截至日期以及使用须知等,其中使用须知一栏为“此卡提货逾期,仅限折扣价兑付现金”。2019年8月5日,汪某提货,该商行称提货卡已过期,只能按购买价格九折退款。法院审理后认为,提货卡属于商品预售卡,该卡关于有效期的约定违反规定,应属无效,合同应继续履行。
此类案件不胜枚举,该庭均已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做到公平公正。
坚持调解为主 妥善处理“新”邻里关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量人员集中到了城区,住进了高楼大厦。近几年来,该庭受理的发生在高楼内的相邻关系纠纷呈现上升态势,特别是卫生间漏水、水管破裂等。此类案件无论是责任确定还是损失认定都很复杂,人力物力花费较大而成效甚微。因此,该庭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不遗余力推进调解。或协调居委会、或协调物业公司,本着以和为贵,坚持兼顾各方、互谅互让的精神,着重减免损失、降低损害、保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处理纠纷。2021年1月,因气温突降,李某家中水管冻裂,而家中无人。气温回升后,水大量涌出,造成楼下王某天花板、地板、家具遭到水浸。王某及时处置,但仍存在部分损害,故提起诉讼。本庭受理后,承办人及时组织调解,约李某到现场查看,数次会商修复方案,咨询报价,促使双方达成调解。
江苏经济报(2021.12.01)
(来源:丹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