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向广大青年发出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千千万万的有志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他们虽然不乏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但更多的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爱国、爱岗敬业、有理想、有担当。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丹阳法院几位优秀青年干警。
一、用“跑马”的精神书写青春——葛丹开
葛丹开1982年出生,2010年进入丹阳法院工作,现任民二庭副庭长,主要负责破产案件的审理。葛丹开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多次获得优秀公务员、优秀员额法官、先进工作者、办案标兵、优秀廉政监察员、司法公开之星等荣誉称号,同事说他是大满贯。认识葛丹开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跑马拉松的爱好者,几乎每周都利用晚上或周末跑上二十多公里,他说,平时工作压力大,“跑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毅力,而且可以很好的释放工作压力。
2019年,葛丹开因意外受伤,造成跟腱断裂,手术后医生建议他至少休息三个月。然而当他得知庭里收案数大幅上升,庭里压力陡然增加时,他再无心思呆在家里,刚休息一个多月就拄着拐杖坚持去上班,这拐杖一拄就是四个多月。一个拄着拐杖,腿上打着绷带,一瘸一拐来回于办公室和审判庭之间的年轻人,俨然成了法院一道风景。葛丹开当年结案297件,在全庭名列第一,在整个镇江地区同条线也名列前茅。葛丹开写判决书不喜欢被打扰,因此他总是利用休息天,把手机关机后待在办公室研究案件和写判决书,进入状态后总是错过吃饭时间,以至于他家人经常追到办公室,同事开玩笑说,葛丹开写判决书,写出了曹雪芹写《红楼梦》的风范。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线下开庭被全部停了下来,但案件不等人,葛丹开和其他几个年轻人一起摸索和尝试网络庭审、调解和证据交换等,并连续结案十余件,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在防疫期间把全庭工作有效开展起来,他又积极指导庭里的同事如何熟悉互联网庭审软件,熟悉程序,并及时总结、归纳和改进。疫情期间他撰写的《浅论线下庭审与线上庭审的关系》一文被江苏省《审判研究》杂志刊登,并在全院推广。
葛丹开负责破产案件审理以来,一直有一个群体是他关注和放不下的,那就是破产企业所欠工资的职工群体。丹阳市某工程建设有限公司进入破产程序后,有2000多万职工债权一直无法清偿,造成职工多次信访和上访,葛丹开接收该案件后,多次去不动产所在地勘察,积极组织管理做好接管工作,精心制定职工债权的处理方案和可能清偿的大致情况,耐心向职工进行释明,有效稳定职工情绪,使该破产案件顺利推进。在丹阳市某车辆配件制造有限公司清算案中,涉及70余名工人工资无法得到清偿。葛丹开接手该案后,一遍又一遍研究破产企业的电子财务资料,寻找该企业财产线索的蛛丝马迹,发现该企业有一辆车辆下落不明,尚有应收账款未得到有效清收,于是他首开丹阳法院破产程序中的依职权调查及财产保全方式,顺利从外地追回轿车和应收债权,70余名工人的职工债权得到全部清偿。
二、青春可以平凡,但决不负韶华——蔡保瑞
蔡保瑞,1988年出生,2012年进入丹阳法院工作,现任执行局员额法官,主要从事繁案的执行和资产处置工作。蔡保瑞进入法院工作以来,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办案能手、宣传和调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几乎每年评先评优都不落下他。同事向他表示祝贺时,这位来自山东的小伙子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笑容说:我和大家一样,都在平凡的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而已。
不忘初心,他是一个有理想的奋斗者。蔡保瑞到丹阳法院工作的第一站就被分配到立案庭工作,主要负责立案接待和导诉工作。在法院工作的人都知道,立案庭的工作机械、繁琐,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蔡保瑞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就是听不懂丹阳方言,经常把他着急得满脸通红,然而,这并没有难倒他,他一有空就拉住丹阳本地的同事,用丹阳话与他交流。仅仅两三个月,他基本上就听懂了丹阳话,而一般人没有三五年,是很难听懂丹阳话的。蔡保瑞在立案庭每天至少接待三十多位当事人,但他始终用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接待好每一个来访人员,一干就是三年,以至于他名声在外,他的窗口经常排着长队。他的同学得知他毕业后一直从事立案工作,问他是不是觉得委屈时,他说只要心中有理想,哪个岗位都是锻炼自己。
求真务实,他是一个有担当的前行者。周围同事都知道,蔡保瑞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报名”。丹阳法院为了充实农村法庭的审判力量,号召青年法官去农村法庭锻炼,蔡保瑞第一个报了名。他去农村法庭工作的那段时间,适逢他妻子怀孕,双方父母又不在身边,是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蔡保瑞完全有理由不去农村法庭工作,他这样对妻子说,农村法庭综合业务强,能够更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妻子也通情达理,积极支持他下乡。在丹北法庭工作的四年里,他不但要做好书记员的工作,而且还兼内勤和党务工作,尤其是丹北法庭创建四星党支部时,蔡保瑞几乎完全利用业务时间,完成了四星党支部申报所需要的大量的材料和资料,为丹北法庭四星党支部的申报成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丹阳法院开始在立案庭实施繁简分流时,需年轻法官助理去从事简案审理工作,蔡保瑞又是第一个报名,在四年后再次回到立案庭从事大量的简案审理工作。他每年审理近600件简易程序案件,几乎每年都是全庭第一。蔡保瑞被正式任命为员额法官后,他没有任何怨言,服从组织安排,去执行局啃繁案执行和资产处置这个难骨头。
文明善意,他是一个有为民情怀的实践者。蔡保瑞是一个从山东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他骨子里就透着一股为民情怀,他从不觉得当事人啰嗦和难缠,他认为只有用足够的耐心把问题解决了,才是司法为民的落脚点。2021年腊月二十六,蔡保瑞接待了一对年迈的夫妻,得知由于这对老夫妻因子女的债务把他们也涉及到案件中来,法院冻结了老夫妻俩4000元的退休金,导致他们过年身无分文。蔡保瑞一边安抚他们的情绪,保证他们一定会过一个安稳的年,一边及时联系申请人,耐心做说服工作,让申请人主动申请撤销对老夫妻俩退休金账号的冻结。最终申请人同意解除冻结。老夫妻俩深受感动,主动提出来节后每月偿还2000元。事后有同事问蔡保瑞,如果申请人不同意解除冻结,你准备如何履行对老夫妻俩的承诺?蔡保瑞微微一笑说,我相信这两个老人,我先借给他们4000元钱呗!
三、巾帼何需须眉让——程玲
程玲,1985年出生,2007年进入法院工作,现任执行局法官助理,主要负责执行局网络查控工作。初见程玲,给人的感觉就是瘦小,说话细声细语,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纤纤女子,内心却蕴藏着一股让许多男人都汗颜的爆发力。
程玲本科专业并非法学,而是计算机专业,因此,她被招聘进法院工作之初是从事网络管理员岗位的。然而,她在从事网管工作中,却深深喜欢上法律,觉得做一个法律人更能实现她的理想和人生价值。人生的目标一旦重新定位,就意味着又将迎接新的挑战,于是她通过了司法考试,接着又获得了南京大学硕士学位,具备了做一名法官的基本条件,为了理想和抱负,她又一次完成了一般人望尘莫及的人生蜕变和华丽转身。程玲第一学历虽然不是法学专业,然而她撰写的调研文章却比一般的法官都多,《公示催告程序的两个实务问题》、《执行实务中探视权问题探究》、《银行卡异地被盗取的责任认定》、《关于基层执行法官助理绩效问题的探讨》、《迟延履行利息若干问题分析》等多篇调研文章被《民事法律参考》、《审判研究》、《法官之友》、《中国法院网》等核心刊物和网站录用,主笔的中院调研课题获得优秀课题奖,并在市重点调研、“文明规范司法”及“学党史、读经典、庆百年”征文中获奖。
程玲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她总能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成绩来。她身份转换成书记员后,组织安排她去立案庭工作,仅半年不到,她就完成立案近1200件,几乎相当于两个人的工作量。没人愿意去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工作,她欣然接受组织的安排,在信访接待中心一待就是一年多,作为一个法官助理到执行局工作后有谁会想到,在办案团队里,一个弱女子连续三年平均办理执行案件都在400件以上,工作绩效一点都不输给一个大男人。执行局“854”模式迭代升级后,组织安排她专门负责网络查控工作,网络运用是程玲的第一职业,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发现了网络查控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大大提升了执行局网络查控的效率。
不计个人得失,工作干在先,荣誉退在后是程玲的美德。遇到重大难题和工作任务时,她总是主动请缨,遇到评先评优时,她总是退让,称自己一个后来者,是一个学生,荣誉应该给比她更优秀的人。在最近一次员额法官遴选中,她以微弱的差距落选了,她虽然感到难过,但组织找她谈话时,她说:只要心中有理想,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哪个岗位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祝福她早日成为一名员额法官,实现人生更大的抱负。
(来源:丹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