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院“百日攻坚”办案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丹北法庭根据审判工作实际情况,通过利用互联网开庭、线上调解、微信调解、同类案件“打包处理”等方式,高效快速地审结了一批案件,提升了审判质效。
下面跟着小编的步伐,一起来看看丹北法庭是怎么操作的吧~
一、线上调解:互联网开庭程序高效促成调解
被告系山东某公司,由原告供应防火五金产品给被告。原告向被告供货并开具增值税发票后,被告未能支付价款。本案中,被告在收到法院寄送的起诉状及证据副本后,对原告起诉的价款无异议。本着高效便利当事人权益的原则,承办法官组织原、被告通过互联网开庭小程序进行线上调解,协调原、被告双方商谈还款事宜,双方最终达成还款调解方案,签署了调解笔录,达成分期还款的调解协议。
二、打包处理:快审快结一批模具款纠纷案件
原告系界牌某模具钢公司,同时向法院起诉了六个被告,要求其分别支付尚欠的模具款。承办人在收到该六起案件之后,鉴于系同一原告且矛盾纠纷的法律关系相同,随即安排送达开庭传票及证据副本,希望可以尽快审结。最终,有三起案件在承办人的组织下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均顺利以调解方式结案。另三起案件将以判决方式处理。
三、微信调解:充分利用诉源治理新模式
原告伍某来自广西,由被告指派在银河公司负责安装环保抽风风管,在安装时不慎从楼梯上摔下,经诊断为左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原告在广西全州济民医院住院15日。截至起诉之日,仅有现场项目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当天垫付部分CT费用,被告不愿意垫付原告医药费,原告不得已只能回全州进行治疗。
本案在诉前调解环节中,原告身处广西,被告厂房位于常州,因疫情防控均不便来法庭进行调解,且当时正逢互联网开庭系统维修停运,无法通过线上程序组织调解。承办人多次通过电话联系原、被告双方当事人,并加了原、被告的微信,询问原、被告的调解意见并最终达成调解方案,由被告于2022年11月5日前一次性支付原告42000元,双方之间的纠纷全部了结。因双方当事人无法到庭,承办人将调解笔录通过邮寄方式寄给原、被告签字确认。后被告已全部付清赔偿款,双方均称赞丹阳法院快速高效办案。
来源:丹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