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审判》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最高法院主管,人民法院出版社主办的大型权威法制新闻刊物,以“权威报道中国司法审判活动,快捷传递世界法律文化信息”为办刊宗旨。
丹阳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凯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撰写的随笔《回首初心 不负荣光》,回顾了与人民法院共同走过的新时代的伟大十年,被《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22期刊登。
回首初心 不负荣光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新时代宏图的巨幕已然开启。时光荏苒,铿锵步伐。我有幸与人民法院共同走过了伟大复兴新时代的辉煌十年,有幸见证了人民法院建功新时代、奋进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的奋斗历程。
回首十年,岁月沧桑,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多元化增长。十年间,我国的法治体系愈加完善亲民。民法典付诸实施,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以高空抛物入刑为代表的刑法修正,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陋行得到惩治……法律与公众的生产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遵法行事、依法维权的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司法需求也愈加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是对人民群众法治需求最直接的回应。
回首十年,日新月异,人民法院的服务方式多样性发展。十年间,我们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使命。面对人民群众对于司法的新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民服务方式,“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全系统运行,“让百姓到法院打官司,就像到超市购物一样方便”;多元解纷机制全方位构建,让人民群众在按下“诉讼按钮”之前,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智慧法院系统全天候运作,让人民群众即使疫情肆虐也能享受高效便捷的全流程司法服务。
回首十年,踔厉奋发,人民法院的职责使命进一步得到强化。十年间,护航高质量发展是我们法院人坚定的担当。立足发展新阶段,我们围绕“国之大者”履职尽责,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精准服务“六稳”“六保”;贯彻新发展理念,我们以破产审判推动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完善,依法保障产能化解,促进资源高效配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不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让自主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助力发展高水平自立自强。
回首十年,栉风沐雨,人民法院的司法模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十年间,科技赋能让我国的司法迈向数字化。“总对总”网络查控系统全面运行,各类财产、婚姻、工商等线索查控一键完成,让曾经四处奔波,与被执行人斗智斗勇的辛酸过往,变成了与新同志趣谈的云淡风轻;网上立案、电子送达、互联网庭审、微法院调解、网络拍卖、卷宗材料电子化流转等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在司法领域的应用,让曾经案卷累牍的坐堂问案,变成“指尖上”的诉讼、“云端上”的庭审、“订单式”的服务。
回首十年,自我革新,人民法院的司法制度进行了开创性变革。十年间,我们勇于自我锤炼,以守正创新提升司法能力。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行法官员额制改革,实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等变革,是人民法院审执主业提质增效的执着追求;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省法院“八条禁令”等铁规禁令,让司法权力运行的制度约束从外到内,由内入心。
回首十年,初心不移,人民法院忠诚为民之心赤诚如钢。十年间,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绝对的政治忠诚,坚定守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的稳定,让司法利刃的“刀把子”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十年间,我们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基本解决执行难”为代表的司法能力攻坚战,让我们的目标对准人民的“急难愁盼”;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代表的作风弊端歼灭战,让我们的铁军队伍更加忠诚、干净、担当。
幸甚十年,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开启了时代的新纪元,十年步履铿锵,十年春华秋实,法院干警一路风雨兼程、笃行不怠,为伟大的新时代书写淬火成钢的华章。
2022年10月16日,胜利召开的党的二十大为我们指引了奋进的新征程。我们要把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并把这些指示要求贯彻到法院工作的各个方面。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人民法院肩负着捍卫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光荣使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内化到每一位法院干警的思想和行动中。
践行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宗旨。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是我们更加奋发有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新起点。要切实把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贯彻到司法为民的实践中去,与“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切实解决执行难”等活动紧密结合,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履行人民法院新时代职责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中心任务。作为党领导下的司法机关,为实现党的伟大奋斗目标保驾护航是人民法院最重要的职责使命。要努力提高服务大局的意识和能力,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企纾困解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产业强市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依法履职,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在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十年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人民法院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深入、完整准确地贯彻于司法的全过程,始终把追求公平正义视作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依法依规行使司法权,能动开展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自觉接受人大和法律的监督,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锤炼和锻造过硬的人民法院队伍。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一新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要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不断健全权责明晰、监管有力的司法责任体系;进一步巩固深化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整改顽瘴痼疾;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恪守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和江苏省法院系统“八条禁令”等铁规,努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
不问岁月峥嵘,无惧雨雪风霜。广大法院干警仍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光辉灿烂的新时代增添公平正义的荣光。
(来源:丹阳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