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法院调解前置程序试运行初获成效
  • 发布时间:2019-12-11 17:33

 image001.jpg


image003.jpg


谁能想到一周前来到京口法院,准备打官司讨要合同欠款1万余元的当事人王某,在一周后就收到了还款2000元,并与欠款人游某达成了每月定期支付欠款的和解协议,这化解矛盾的效率试问哪个当事人不心动呢?

这是因为京口法院自10月份乔迁新址以来,立案庭的诉前工作引入了调解前置程序。为此,不仅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的非诉服务中心,还在原有2位人民调解员的基础上,又特邀了3位富于调解工作经验的人民调解员。在此期间,5名人民调解员经过集中开会学习,与法院工作人员配合,初步完成了调解前置程序的试运行工作。与过去的调解工作相对比,仅仅一个月,调解前置程序就显示出了以下亮点。

    【运行程序更规范】

针对小额诉讼纠纷、家事纠纷、相邻关系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物业服务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诉讼标的额在人民币二十万元以下的小额债务纠纷这八类案件,京口法院在征求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在立案登记前由人民调解员先行免费调解。

在司法辅助人员审核案件材料无误后,立好诉前调字号再将案件分流给精通不同领域的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在接收材料的30天期限内,通过电话联系、送达《先行调解通知书》等方式,促进当事人积极解决纠纷。如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或者案情确实复杂,再转为正式立案,由法院工作人民受理案件。

[成功案例]:某物业服务纠纷案中,调解员张宁先打电话联系欠缴物业费的业主李某,竟然被质疑是骚扰电话,不愿来法院调解。而后向该业主送达了编有诉前调案号、盖有法院院印的《先行调解通知书》,李某才意识到确实有纠纷亟待解决,遂积极联系张宁,来到了法院调解中心现场调解,最终与物业公司达成和解。

【人员配置更专业】

新加入工作的3位人民调解员中,张宁和仲彬是在大市口街道办、健康路街道办工作过的社区书记,陆坊琴是先后在京口区信访局和象山街道信访办做过信访工作。她们都拥有多年的基层人民工作经验,对于与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沟通交流,有着独到的技巧和丰富的耐心。同时还能通过与律师、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多方共同努力化解矛盾。

[成功案例]:某离婚纠纷案中,当事人蔡某出于一时激愤来到法院寻求离婚,调解员张宁在详细了解当事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后,用细腻的劝说成功挽回了这段婚姻,最终当事人蔡某与刘某和好如初,欢欢喜喜地回家去了。

【解决纠纷更高效】

定纷止争是法院的核心功能之一,然而普通程序的诉讼过程需要经历好几个月,即使是小额诉讼程序仍然有90天的审限,在此期间双方当事人需要经历交换证据、庭审等一系列流程,可谓耗时耗力。同时,无论案件标的额有多么微小,法律关系有多么简单,受理案件的法院工作人员都会一视同仁,严格按照诉讼程序处理案件、制作文书。

当调解前置程序运行之后,通过调解员的积极协调,双方当事人能够面对面交流,直接表达矛盾的核心焦点。

[成功案例]:阳光世纪花园小区的某物业服务纠纷案中,业主与物业公司平时很少有机会能直接沟通,业主认为物业公司不作为,物业公司认为业主恶意拖欠,经过面对面沟通,业主指出对物业的主要不满在于其房前的绿化垃圾没有及时清理,物业公司当场联系保洁打扫干净。最终业主缴清了物业费,物业公司也承诺以后会加强保洁工作,提升服务质量,这可谓是双赢。

【化解矛盾更温和】

在我国的传统民间思维里,常有人认为为了一点矛盾就闹到对簿公堂实在有失体面,但是私下里双方又总是各持己见,僵持不下,或者逃避矛盾,不愿沟通。这也是推进多元矛盾纠纷机制的原因之一,满足当事人的不同需求是化解矛盾的有力手段。因此通过调解员的从中协调,双方当事人往往都能心平气和地探讨问题,甚至各退一步,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成功案例]:某信用卡纠纷案中,当事人杨某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拖欠信用卡借款4万余元,在接到调解员陆坊琴的电话后积极来到法院进行调解,在表达了自己确实经济有困难后,中国银行也同意其分期还款,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虽然调解的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与当事人反复沟通,但是只要看到当事人握手言和的笑脸,我心里也很畅快。”调解员仲彬笑着说出了调解员们的心声。这也是京口法院调解前置程序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声,我们都希望能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让公平正义的阳光驱散纷争的阴霾。


来源: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zjfy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