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 “两提一促”专项活动提升裁判文书质量
  • 发布时间:2013-09-26 00:00

 

    啄木鸟是专吃害虫的益鸟,它用敏锐的感官、锋利的喙和执着的精神,除去隐藏在树木深处的害虫,帮助树木茁壮成长。而在润州法院,也活跃这这么一群“啄木鸟”,他们本着对审判事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专注纠错,直击瑕疵文书。

    每周一次的例会,刑庭会议桌上,几十份各类法律文书一字排开,正逐一的“过堂审问”。“被告人王某某在引资大道行驶过程中……”一段看似描述精准的文字却没能逃得过副庭长余波这只“啄木鸟”的利眼。 余庭长说:“我市并没有引资大道这样一个路名,‘引资大道’是俗称,而其正式路名应为‘官塘桥路’。作为法律文书,表述应精准,规范。”

    在纠错活动开展过程中,像这样的瑕疵还真不止一例。

    起诉意见书中“跃进桥”写成“姚金桥”,这显然是侦查人员对镇江方言以及镇江的地名不了解;

    起诉书把“镇扬汽渡”简写成“镇江市渡口”,而镇江市的渡口除了镇扬汽渡外,在大港、高资、谏壁等地都有渡口,这样表述显然也是不准确的;

    起诉书没有将被告人仍在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在文书中写出来,显然是检察人员对刑法的相关规定不够了解,我们一不注意的话就会遗漏该数罪并罚的情节;

    判决书中证人名字中的“宝”写成 “保”,这明显是笔误……

    这些都是日常工作中被“啄木鸟”仔细发现的细小“虫子”。

    失之毫厘,缪以千里。在刑事裁判文书中,一个小小的错误,很可能会影响到判决结果的公正与否。如犯罪行为地描述错一个字,就可能是此地非彼地。犯罪行为人名字错用同音字,也可能会造成主体的不确定性。“刑事裁判文书要求非常之高,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不仅要精通法律,还需要对本市行政区划、相关行业知识等有一定了解,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生活中做个用心人。”庭长赵勤毫不保留的向年轻的审判员们传授着他的宝贵经验。

    多年来,润州法院坚持发扬“啄木鸟”精神,在刑事裁判文书的写作过程中,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大到法律专业知识的运用,小到每句话的语序,每个词的适用甚至是标点符号以及文书版面问题,都一一仔细对照,反复推敲。刑事裁判文书的质量明显提高。

    润州区检察院分管案管工作的蒋晓轩副检察长通过三书(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判决书)对照,曾由衷的说:“润州法院刑庭的判决书用语规范,语言精炼,文书质量确实是最高的。”

    虽然有如此高的美誉,可刑庭的同志依然自我加压,将提高裁判文书质量作为“两提一促”专项活动。在该主题活动中,提出五项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是仔细研习,打牢文书写作基础。除了专业知识外,对“语言与逻辑”进行研究学习,练好词义辨析、遣词造句,准确使用标点符号等文字基本功,增强文字表达能力,夯实裁判文书制作基础。

    二是端正态度,提高工作责任心。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心,严格审阅起诉书与卷宗里的材料,将文书中的错字、漏字、多字或错引、漏引法律条文等错误,消除在制作之初。

    三是统一模板,规范文书制作标准。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文书制作的要求,制作出文书规范模板供审判人员参考使用,统一规范,确保裁判文书制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美观化、实用化。

    四是交叉评查,提高纠错敏锐力。成立庭评查小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裁判文书示例,通过领导领学、分组讲评、交叉互评等方式,提高法官理论功底。

    五是多人把关,实行三级审签制度。每一份裁判文书在审判人员制作校对后,先交书记员再次校对,再交副庭长核稿,最后交庭长或分管院长审核签发。每个关口的把关人都将从文书格式、错别字、标点符号、语法修辞、逻辑推理、适用法律和实体处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审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瑕疵,力争制作出的每一份文书都是语句凝练、结构严谨、论证有力、说理充分的优秀裁判文书。

 

 

 

来源: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