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人民法院报:勇攀思想“高地”
  • 发布时间:2012-01-05 00:00
 
勇攀思想“高地” 
——来自江苏镇江润州法院文化建设的调查报告

 

    2011年11月下旬,伴随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干警文体艺术馆”的开馆,该院以党建文化先导、以廉政文化立身、以场馆文化载体,全面构建起相互融通的润州法院文化。5年前,这家法院还是默默无闻,可5年后的今天,他们相继获得“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优秀基层人民法院”等47项荣誉称号。

    2012年的新年前夕,记者走进这家法院,深深地被“立足岗位顾大局创大业,争先恐后办案件忙工作”的浓浓精气神所感染。

  催人奋进

  ——火红的党建文化

    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对党建工作提出新的课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制度建设,是人民法院实现科学发展的动力,也是增强党的创造活力的有效途径。润州法院2009年创建的“红色课堂”,内外兼修,已打造为法院党建文化的品牌。在该院民一庭,30多岁的审判员王娟告诉记者,现在她每天在上班之前都会收到由“510”(我要廉)短信平台发送的各种类型的短信。

    王娟说的是“红色课堂”中的一项内容。该院创建了网络信息平台,“红色课堂”实现数字化。“党建网”设置了党建知识、党建动态、主题活动、时代楷模等9个板块,及时反馈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建设党员短信服务平台,实现“红色课堂”便捷化。建立手机短信互动平台,把含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的知识型、廉政型短信发给党员;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实现“红色课堂”时政化。如开展迎接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举行“我拿什么献给党”主题汇报会等活动;创建户外实践平台,实现“红色课堂”基地化。建成了全省首家法制道德教育基地“启园”广场,营造公正廉洁司法的美德环境。今年来,“红色课堂”还扩展到企业、乡村和社区,该院建立了22个党员法官服务“联系点”、“工作站”。

    “遇难事,支部在;办难案,党员上。”镇江东新商贸有限公司两年前改制时承接了两笔合计600余万元的银行债务。由于商贸公司无力偿付债务,银行向润州法院提出执行申请。执行中,法官发现商贸公司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资金流转不畅,唯有拍卖正在使用的营业房才能抵债。但是,拍卖不仅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200余名员工的生计也将失去着落。面对棘手难案,执行局党支部11名党员请缨,成立党员临时办案分队,立下“军令状”。支部书记林知庆和大伙对东新公司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后,形成了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党员办案第一组负责协助企业改组整顿和债务化解;第二组负责解决企业职工具体困难和组建职工股东大会。在第一组党员法官的协调下,银行主动将600余万元债务减为400万元,公司管理机构也如期建成。第二组党员法官面对的则是职工观念上的阻力和琐碎的谈心工作。为此,他们组织了十余场次座谈会,不分昼夜地动员职工出资挽救公司。

    最终,经过1个多月的努力,职工筹集600余万元资金保住了营业用房,同时企业和职工利益捆绑在了一起,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和生机。目前,东新公司不仅还清了债务,而且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院长吴猛告诉记者:当时就这个改制案件的执行来说,法官不是在办案子,而是在做活一家企业,法院行使的不单单是审判的权力,而是发挥党组织“执政”权力的一种。几年来全院办案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是党员。2011年1至10月,该院结案5884件,党员结案5684件,占案件总数的97%,而党员人数却占全院干警79%。

  沁人心脾

  ——和谐的场馆文化

    亭台水榭,芳草萋萋,鱼戏荷间,沁人心脾。记者步入法院门厅前的另一片天地时,映入眼帘的是该院两年前建造的镇江市法治主题广场——占地500平方米的“启园”,江南园林简约温婉与溢满法制文化气息的雕塑浮雕在这里交相辉映,不仅是公众理想的休憩场地,也成为了解法院、感受公平、弘扬法治精神的新场所,作为一种文化公共资源向社会开放。

    广场中,66块图文并茂的美德故事碑刻见证了法官们群策群力的智慧。其中44块道德美德故事碑刻,表达了兄弟谦让、家庭和睦、夫妻恩爱、邻里友好、诚实守信等主题。另22块碑刻主题是古代官员和老一辈革命家两袖清风、执法如山的故事。两年来,“启园”已接待各地参观者2万余人次,成为润州区团委、区教育局等9家单位联合共建教育基地。

    “今天参观启园我很感动,听了这些传统美德的故事,自己很惭愧……”“启园”为更多的当事人了解法院、化解纠纷敞开了一扇大门。在这里,记者听说了一则故事。张大爷和李大爷是一起相邻关系纠纷的原、被告,为了两家间巷子的通行、排水、采光等问题,双方已经数十年互不打招呼。2011年年初,李大爷在巷子里搭了违建,两位大爷又闹了个天翻地覆,还打上了官司。李法官主持调解时,两位老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为了化解双方积怨已久的矛盾,缓和双方的情绪,法官决定分头做调解工作。性情温和的张大爷由书记员带着到调解室休息,脾气刚烈的李大爷则在法官的陪同下逛起了“启园”。和风细柳、绿水逶迤的典雅景致一下子转移了张大爷的注意力。“大爷您看,前面中间的亭子叫弘德亭,意思是提高人的德行,弘扬我们古老的传统美德。我们到亭子里来看看,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浮雕。”随着公艺百忍、伍子胥感恩图报、石勒不计前嫌、管鲍之交等一系列浮雕故事看下来,李大爷陷入了沉思,“李法官,你的意思我知道了,邻里好赛金宝,这次搭房子是我做得不好,回去我就拆掉”。

    “做法官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宣读誓词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和升华”是孩子们参观“启园”广场后的心声。这里,还是镇江市中小学生课外活动必不可少的好去处,留下了许多孩子宣读“立志做法官倡议书”的朗朗誓言。

  滴滴感召

  ——风清的廉政文化

    在润州法院,记者看到廉政文化处处彰显。这里廉政教育上墙面、廉政教育上网络、廉政教育上桌面、廉政教育上法庭、廉政教育上长廊。

    该院以营造法正风清的环境为着力点,读书思廉、档案记廉、网坛论廉、环境育廉、文艺养廉、谈心保廉、会议讲廉、共建促廉的“八廉”活动深入人心。具体内容是:读书思廉,即院党组每年都向干警赠送2至3本书籍,要求大家阅读并写出读书心得,从而形成读书思廉的氛围,增进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结合读书思廉开展了家庭助廉征文活动,让廉政文化走进家庭。要求法官及其家属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进行勤廉思考,撰写了千字征文,并组织评选优秀征文给予奖励;档案记廉,即推出法官个人廉政档案,通过档案记载工作人员个人重大事项报告、信访举报、违法违纪处理、立功受奖等勤政廉洁情况,增强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网坛论廉,即在网站上开辟“廉政时空”专栏,设置廉政制度,典型案例,党务公开,勤廉论坛等栏目。每天在局域网首页上弹出一条勤廉格言警句,法官上班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勤廉教育,使大家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勤廉教育,抒发自己勤政廉政的情怀;环境育廉,即在院内醒目位置设立公正石、为民石和巨幅宣传栏、廉政警示栏,向社会庄严承诺,在楼梯走廊悬挂廉政宣传画,在干警办公桌上设置廉政座右铭,每个院领导办公室布置了勤廉书法作品。文艺养廉,即举办“弘扬廉政文化,陶冶法官情操”为主题的书画摄影、演讲、笔会等比赛,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陶冶干警崇尚勤廉的情操。谈心保廉,即建立了廉政谈话制度,廉政谈话的形式为任职谈话、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做到“四必谈”:即干警岗位调整时必谈,出现思想情绪时必谈,家庭发生大事时必谈,被投诉时必谈。谈心的形式主要是院长同副院长、庭长谈,分管副院长同副庭长、工作人员谈,做到年内同每个工作人员谈心一次以上;会议讲廉,即定期召开全院大会,采用报告、讲座、形势分析等形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勤廉教育。邀请有关领导作廉政报告,结合学习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活动,定期上党课。每次召开全院大会时,都安排几名先进人物、优秀党员介绍自己的勤廉事迹;共建促廉,即把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向社会延伸,院各党支部与辖区内5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结对共建,每年开展送法进农村、送法进社区活动不少于六次,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互动共促,资源共享,队伍共建,责任共担,进一步促进法院勤政廉政。

    倡廉旨在保障司法公正。特有的廉政文化,点点滴滴在感召,时时刻刻在警示,做一个不辱使命、风清人正的新时代好法官。法官杨克勤对记者说:“在这样一个浓烈的倡廉的环境里,让你不敢违、不愿违、不想违。”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2年1月5日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