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京江晚报:法院多措并举化解农民工讨薪难
  • 发布时间:2012-01-12 00:00

 

只要他欠了工资,再难也要讨回来
 
法院多措并举化解农民工讨薪难

  农民工依法讨薪是社会的进步,但在具体追讨过程中也出现许多新的问题。据记者了解,有的农民工想起诉欠薪老板,可连字都不会写;有的打工者发现老板要“跑路”,却苦于无计可施……

  老板要“跑路”怎么办

  不要紧,法官帮你“把钱留住”  

  刘某等23人自2010年就在新区一家服装厂打工,他们大多是来自偏远省份的年轻人,为了多挣钱,往往加班到深夜。2011年3月后,随着服装行业进入淡季,这家企业的订单也随之减少。由于效益不好,老板就开始拖欠工人工资。

  2011年7月18日上午,有工人发现老板在与他人协商卖掉工厂,准备“跑路”。这些农民工一下子没了主意,涌到了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接待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人员指导他们书写保全申请书等,并组织干警对服装厂的固定资产和财务账号、账册进行了查封。

  事后,法院与劳动部门联系,帮助处理刘某等人的欠薪问题。鉴于保全措施及时,控制住了服装厂的全部财产,去年12月底,老板拿出10万元支付了拖欠刘某等人3个月的工资。

  拖欠农民工工资,大多是由于公司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濒临破产。针对此类案件,法院坚持不把企业经营风险转嫁于农民工,优先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简化担保方式,并声明必须在工资清算完毕的情况下,才允许申请破产或者关闭企业,确保案件顺利审理和执行,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讨工资不会写字怎么办

  不要紧,法官替你讲法析理    

  来自河南乡下的张某夫妇半年前在新区某工地打工,不想包工头迟迟不发工资,春节将至,他们急需这笔钱回家过年。在多次索要无果的情况下,张某夫妇将包工头诉至法院,要求立即支付拖欠的工资共计人民币8000元。法官发现,张某夫妇除了自己的名字,不会写其他的字,当时也没有代理人。

  考虑到当事人主体和案件的特殊性,立案庭法官立即为双方做诉前调解工作,可双方均不同意调解。随后法官为张某夫妇做了谈话笔录,办理了口头立案手续,并迅速分发到民庭法官手里。承办法官特事特办,立即启动绿色通道优先调解,在立案法官调解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

  最终,在法官耐心讲法析理下,包工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前不久当场支付拖欠的工资。

  农民工是维权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司法程序缺少了解。为此,经济开发区法院设专人为农民工提供诉讼指导,对欠款事实清楚、被告地址明确的,告知其既可在法院立案,也可选择到当地劳动监察部门帮助解决;对要求在法院立案处理的,指导其起草起诉状,帮助收集相关起诉材料;对证据不够完备的,指导收集证据。开通“快速立案绿色通道”,对符合立案条件、材料齐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快速立案并迅速、优先转入审判或者执行程序。对路程较远,不方便到法院立案的当事人,法院还开辟电话预约、绿色邮政等服务,方便诉讼。

  对方拖欠执行款怎么办

  不要紧,法官帮你“步步紧逼”  

  2011年初,王军等32名农民工,在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工地打工,工地拖欠王军等人劳动报酬款78万余元。9月初,王军和宋竹生作为代表到法院诉讼胜诉后,进入执行程序。建筑公司称工程款一直没有到位,垫资数额较大,导致资金紧张,无奈之下才拖欠建筑工人工资。执行专案组多方协调,找到负责工程的相关单位,帮助建筑公司与之协商。12月底,在法院的督促下,涉案款项全部执行到位。

  为防止被执行人逃避执行责任,对生效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判决,法院还抽调骨干组成专案组,专门负责农民工讨薪案件的优先执行。专案组采取各种方法、手段,穷尽一切执行措施,对找不到被执行人又没有可供执行财产,但有承担连带责任的单位,责令连带单位先行支付;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坚决对其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执行措施,使农民工尽早领到工资。

  2011年经济开发区法院已成功处理多起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为146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共计1100余万元,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法院院长高国华表示,春节前,法院还将加大执行力度,“让农民工不受欠薪困扰,安心回家过年!”

 

来源:京江晚报2012年1月12日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