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江苏法制报:“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后的法律推手
  • 发布时间:2012-11-01 00:00

    

    近日,镇江市丹徒区宝堰镇鲁溪村荣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成为镇江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行政村。在鲁溪村,良好的村容村貌、醒目易懂的法治标语、和谐安宁的居民关系,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而宝堰镇党委书记洪伟真诚地表示,这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宝堰法庭的重要作用。

  庭所共建促多方联动

  自2009年开始,宝堰法庭与辖区内派出所和司法所签订共建协议,建立信息共享、诉调对接、多方联动的合作机制,效果明显,很多复杂案件都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法庭和派出所、司法所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法庭经常组织法官到村、所、警务室开展复杂疑难纠纷的调解活动;派出所根据法庭需要派员协助维持法庭的庭审秩序;司法所发挥熟悉辖区村民情况的优势,协助法庭开展送达、执行工作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庭所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和谐共建平安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起到了全方位的作用,推动了基层组织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10年春节前,宝堰镇鲁溪村某厂的工人因加班费问题和工厂发生纠纷,数十名工人堵住了工厂大门。宝堰派出所接警后,立即赶到现场,并按照联动机制,及时联系宝堰法庭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调解。法官到达后,对工人代表和工厂负责人分头做调解工作。最终,在多方努力下,工人顺利在节前拿到了所有的劳动报酬,欢欢喜喜地回家过年了。

  “三解三促”助畅通民意

  “三解三促”活动中,丹徒法院紧紧围绕“解民忧、访民意、促民生”,要求宝堰法庭全面开展“走村访户”活动,将工作中的问题带到基层走访中,将基层收集来的民意转化为新的工作思路。

  宝堰法庭的“三解三促”工作开展情况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今年3月29日,省高院专委刘亚平一行驻宝堰法庭开展“三解三促”暨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活动,取得良好成效。今年4月11日至14日,镇江市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茅仲华只身下基层调研,驻点调研的正是鲁溪村,他吃住都在鲁溪村的村民家中,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和当地群众融成一片。当地群众对宝堰法庭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帮助困难群众和巡回审判效果也给予了高度赞扬。

  “网格化调解”助群众解难题

  今年5月,宝堰法庭联合宝堰镇政府、上党镇政府、荣炳盐资源区政府及和社区(村)基层组织构建网格化调解模式,各村委会挂上了宝堰法庭诉讼服务联络牌,上面写明了网格化调解QQ群号和驻村法官联系方法。法官、政府官员、基层村干部、村调解员都长期在QQ群里为群众服务,群众既可以在群里咨询法律法规,也可以在群里提出对司法的建议和期待,体现了地方政府和人民法院以群众工作为重心的方针,形成了群众与法院良性互动的平台。每个法官负责一个村的调解工作,开展分层化管理,因人施策,实现了无因民间纠纷激化引起的更大矛盾、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众机械斗、无刑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鲁溪村民沈某的邻居围墙挡住了他家门前通行的道路,看到宝堰法庭诉讼服务联络牌后,沈某尝试着拨打了上面法官的电话号码。接电话的法官耐心地询问了事情经过,并对其起诉进行了指导。沈某高兴地说:“之前就想打官司了,可自己文化低,又怕请律师费用太高。现在一通电话,就解决问题,真方便。”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2年11月1日江苏法苑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