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全市法院队伍中,女干警占三分之一的比重,她们当中有院长,有庭长,有法官,有书记员,还有女法警……她们是办案的能手,也是法制宣传的尖兵。在法庭、在社区、在田头,到处有她们忙碌的身影。她们将刚毅果敢和细腻柔情完美集合,诠释着法官的责任和法律的真谛。三八之际,让我们走近她们,聆听她们的心语,感动她们的事迹,分享她们的快乐。
坚韧——
扎根基层承载公平正义
在同事眼中,丹徒法院宝堰法庭的女法官成莲有着男法官一样的坚韧和魄力。去年初,她来到宝堰法庭,默默无闻地在一线基层化解矛盾,不辞辛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调查取证、处理纠纷。在当事人眼中,这个女法官是温和、感性的,她总是将法律理性和人性情感融入审判过程,用她特有的调解方式使更多当事人冰释前嫌、握手言和。
2012年,成莲共审结案件265件,服判息诉率100%。“其实刚来法庭的时候,我也是有担心的,害怕自己听不懂宝堰地区的方言,害怕自己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此,成莲更加谨慎地对待每一位当事人、每一起案件,用她特有的“三个一”工作法调处案件,即:看见每个当事人先送上一个笑脸,用微笑拉近人;调解时送给当事人一句暖心话,用真心感化人;释明后果时说清每一个法律规定和条款,用法律说服人。对于判决的案件,成莲也总是耐心细致地做好法律解释工作,使当事人明白赢在何处、输在哪里。
爱心——
让孩子拥有更多欢笑
“同学们,你们要立大志、懂法律、慎交友,洁身自好,远离网吧,好好学习……”一堂生动、简短的法制课在镇江朱方路小学晨会时间进行着。主讲法官是润州法院少年庭副庭长李鸿梅,这堂题为“网吧与未成年人犯罪”的讲课,受到学校师生的欢迎。作为镇江中学法制副校长、京江社区法制学校校长,在法制宣传中注意针对不同学校的特点、情况,在讲课内容上突出重点、对症下药,每一堂法制课都收获“满堂彩”。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中秋”节,李鸿梅都特别忙碌,因父母离异而感情受伤的孩子,误入歧途的未成年犯,都是她的重点回访对象,为了让这些孩子与同龄人一样,拥有更多的欢笑和温暖,能在逆境中自强成长,李鸿梅总会送上精心准备的礼物鼓励他们,同学羡慕的叫声和父母的感谢,都会让这些孩子露出难得的笑容。在她的带领下,少年综合审判庭的同志们每年都会向希望工程捐款,捐助十余名家庭困难的孩子上学,每一次收到孩子们的生活、学习汇报信时,是李鸿梅最开心的时刻!
辛勤的付出总会得到丰厚的回馈,李鸿梅和同事们为之共同努力的少年庭被推荐为“镇江大爱之星集体”候选单位。
责任——
简单工作带来感动
女法警,是人们眼中颇具神秘的职业。但是对于经济开发区法院法警殷念来说,这份职业让她体会到的不仅是振奋和感动,也有疲惫和无奈,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
提押犯人、警卫法庭,是法警职能之一,这项任务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包括提押前了解被告人的基本情况等准备工作,到当天的安检安排及落实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再到强调押解、看管、值庭纪律直至检查庭审结束还押后,手续交接是否完备等都是法警必做的功课。
开发区法院为解决案多人少的困难,很多执行案件并不是采取强制措施时才找法警,而是从立案开始法警就参与协助执行。80多岁的王老太申请执行60多岁的女儿陈某给付半年赡养费共1500元。陈某陆续交了1100元后就没了音讯。殷念给她打电话,陈某一听是法院的就挂了。殷念又连续打了十几次,陈某终于一周后来到了法院,她怒气冲冲地直嚷:“你们法院有权是不是,还嫌折腾我不够是不是?!”“有话好好说”。殷念给她倒了杯水。接着听她哭哭啼啼地讲述与母亲及其他三兄妹的恩怨,以及丈夫生病经济拮据等情况。殷念耐心劝她,“这些可以理解,但不能成为少付拒付赡养费的理由啊!”“谁说我没给!”她拿出了一叠证据,核对了半天后发现原来那400元之所以没交到法院是因为她直接把钱当做过节费给了王老太。经过一番了解和劝说,王老太的委托人也就是儿子终于认可了这笔钱。由于王老太瘫痪在床,殷念决定送款上门,并喊上陈某一起到王老太家,以便缓和家庭矛盾。虽然老人已经说不清话,但在接过赡养费时,殷念看到了她流出的泪。那一刻殷念感动之余也倍感骄傲。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3年3月7日江苏法苑B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