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月,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放眼望去,数千亩稻田尽收眼底。微风吹过,一行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舒展。进入21世纪,镇江句容,这座至今葆有深厚农业生产传统的名城,把现代高效农业作为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和生态化农业生产格局。句容市人民法院积极服务地方特色经济发展,主动将审判工作融入到“三农”工作中去,受到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农业:“一站式”服务快速化解农田污染纠纷
2012年9月25日上午,江苏省句容市下蜀镇六里村村委会的村民活动室座无虚席。老支书一声令下,喧闹的会议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村民们随即把目光转向了主席台上。
“大家好,我们是句容法院下蜀法庭的法官,昨天我们参加镇上组织的民调例会时,了解到了这里因为农田污染导致水稻减产,今天我们就是来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任下蜀法庭庭长的陈琴向在场村民作了简单介绍。
原来,下蜀法庭在参加下蜀镇基层民调组织工作例会时,该镇六里村的调解主任反映了因为附近一家化工厂排污,该村多名农户今年种植的水稻发生了生长缓慢,甚至有部分稻田内的秧苗已经全部死亡的情况,部分村民对此情绪比较激动,与化工厂发生纠纷。这一事情立即引起了参会法官的高度重视。
例会结束后,下蜀法庭法官于第一时间来到该村实地勘查稻田内秧苗生长情况,并主动到排污企业某化工厂了解相关情况。发现情况属实后,下蜀法庭快速启动调解预案,初步制定了调解计划,并积极组织村民代表与化工厂负责人进行调解。
“能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我们早就找过村里,也到镇上反映了,但就是不给我们解决!”面对台下村民激愤的议论,年轻的陈琴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提了提声调,一脸笑容对村民说道:“保证一个礼拜之内解决问题,如果到时候解决不了,你们就拆了我下蜀法庭的招牌!”眼见陈琴下了“军令状”,在场的村民立即安静了下来,纷纷向陈琴表达自己的诉求。陈琴拿出笔记本一一记录。
然而,坐在一旁的老支书却为陈琴捏了一把汗:法院审理案子最少的期限也有一个月时间,况且面对的是70多户村民家庭,从调查取证到调解结案,要做的事情既包括下到田里核实村民的实际损失,还包括做好化工厂这个“老大难”工作,而陈琴居然说在一个星期内予以解决,似乎有点不太可能!
陈琴的自信来源于法院专门为“三农”问题推出的司法服务“套餐”。针对辖区农业人口多的特点,句容法院积极为涉诉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该院专门开设涉农维权绿色通道,从立案、审判、执行等各个环节为农民提供周到、快捷和高效的服务。自2012年以来,该院审结涉农劳动争议案件227件,审结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1548件,执结拖欠工资案件214件,工资总额483.14万元。
为更加有效化解涉农纠纷,该院扎实开展与各乡镇(管委会)和谐共建活动,积极走访全市100多个村委会,调研法院在基层工作中的不足并听取工作建议。逐步在各村委会设立诉讼服务便民联系点,向基层村干部发放法院包片领导及法官联系卡,公布包片领导及法官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有效服务基层农民。
然而,当陈琴带着村民代表来到化工厂时,负责人却以“排放的污水并不一定导致水稻减产”加以推诿,对陈琴的调解工作并不“买账”。
“还好,有我们法院与各乡镇建立的和谐共建制度,我们邀请了镇里的副镇长一起去涉污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回忆当时情景,陈琴向记者说道。在副镇长的主持下,陈琴向涉污企业阐明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与涉诉村民的关系,一旦诉至法院,化工厂到时候不仅仅是赔偿村民的损失,面临的将包括停工整顿等更大的经济损失,化工厂很快同意赔偿。
经过几轮勘查统计,陈琴和老支书准确统计出污染共涉及3个生产队70户农民100多亩稻田。调解过程中化工厂负责人也实际承认水稻的生长受到了影响。10月初,在法院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代表和厂方代表初步达成意见,厂方同意赔偿,但具体赔偿数额待水稻收割后按照今年的水稻一般产量评估每户实际损失。
11月底,涉诉农户家的水稻收割完毕,陈琴又和村委会干部来到现场实际勘查了减产情况,最终认定除少数几户农户完全绝产外,其他农户根据每亩减产64公斤,每公斤2.88元进行赔偿。随后制定了每户赔偿明细,厂方当即同意在12月15日前将所有赔偿款赔付到位。
12月6日,厂方提前将赔偿款送到村里。在赔偿款发放现场,陈琴并没有立即将赔偿款发给村民,而是请来了农业技术人员给村民们讲课:“农药化肥不能多用,洒多了对土地也是一种污染。此外,地膜、畜禽养殖也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在靠近工厂附近的田地要设置排水沟,以防污水排到田里。”
污染的加剧导致土壤中有益菌大量减少,土壤质量下降,自净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就此给农民们上一课,加强环保意识。保证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农田环保刻不容缓!”采访中陈琴说道。
农村: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活跃区域经济
“法院的建议就是好,帮助我们树立了品牌意识,极大提升了市场竞争力,今年合作社的收入要比去年增加很多!”6月4日,当记者来到句容白兔镇张小虎葡萄种植合作社时,该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社长张小虎高兴地称赞句容法院的做法。
原来,每当夏天葡萄成熟时,句容市面上就会出现印有“张小虎”包装字样的葡萄出售。张小虎并没有采取什么制止的手段,而是听之任之,还认为人家用自己的牌子,帮助自己打广告,拣了一个大便宜。然而,法官的一番话让张小虎彻底醒悟了。
一年前,针对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镇江、句容两级法院专门到张小虎葡萄合作社进行调研。在了解到合作社虽然有了自己的集体葡萄品牌,但品牌的准入门槛偏低,以至于一些质量较差的葡萄也贴上了集体商标,还有一些人冒用合作社的品牌时,调研法官告诉张小虎,虽然人家在“帮”你打广告,但他的葡萄质量差,久而久之,你的葡萄就会因为口碑问题没有人购买,最终损失的将是自己,更影响了合作社今后的发展。
张小虎告诉记者,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后,现在无论出差或者到外地去,都要到当地的超市、农贸市场去逛逛,看看有没有人假冒自己的品牌,一旦发现,立马拿出手机拨打举报电话。
采访中了解,虽然句容法院没有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权限,但始终关注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为句容农业发展提供全面的司法服务。2012年4月,在句容市天王镇唐陵村苗木基地里,句容法院后白法庭的法官们正在向该村的苗木职业经理人详细了解苗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该苗木基地是一个以苗木种植、销售为主的市场,拥有苗木价值25亿元,各类景观大树的销售、中转方面已经在全国同行业中有相当地位。该村现有一类经纪人(司职种植、销售)达到300余人,二类经纪人(仅仅贩卖销售)达到1500余人,参与经营者达到近万人。
当了解到唐陵村上述的各类种植、销售实体中没有一家注册商标,更没有将自己的销售方法、客户名单等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的意识,经济模式尚停留在“贩大树”的阶段。法官立即向该村村支书进行反映,并建议该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建立自己的苗木销售品牌,该品牌迅速得到市场认可。
据统计,2013年,句容全市就有8000余名专门持证从事高效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句容法院积极鼓励农户打造本地品牌,注册特色商标,注重帮助合作社利用集体商标、地理标志、原产地证明标志、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建立品牌保护机制,将句容高效农业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农民:维护权益
动真心动真情动真格
土地是农民的一切,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是农村中最为常见的矛盾。2012年以来,句容法院共受案处理涉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96件,在谈及解决该类矛盾纠纷问题时,句容法院诉调中心的顾庭长说:“土地是农民兄弟的宝贝疙瘩,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必须贴心换位为他们着想。”
家住茅山镇某村的杨大叔,因为土地的事被同村李大妈告上了法院。一天他在田间忙活的时候,“接待”了一名身着制服的陌生来客——法院顾庭长。法官多次田间走访,杨大叔愿意协商解决问题。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法院立即主动与村委会沟通置换土地的事情,看着法院、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手把软尺为其丈量土地,杨大叔的脸上挂上了笑容。
不久前召开的江苏省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句容列为全省15个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示范县(市、区),并作为代表单位在大会上作交流发言。该荣誉的取得与句容法院全程服务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是分不开的。
句容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构建纠纷防范体系,制定有效措施,严格公正司法,做好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工作。2012年以来,该院共受理拖欠失地农民工资类案件200余件,主要集中在建筑施工行业、乡镇个人经营企业,其中2011年快速执结一起拖欠55名失地农民工资的重大案件、2013年依法审结判决了镇江地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第一案。
对于拖欠失地农民工资问题,该院除了快速及时审执结欠薪案件,还通过积极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分析研讨,解决问题动真格,向有关部门发送针对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保护的司法建议,促成该市召开了预防和治理拖欠失地农民工资问题专题推进会,并建立健全解决拖欠失地农民工资问题长效工作机制。另外,对于那些无视失地农民合法权益、拖欠失地农民工资、弃企外逃、逃避支付劳动者报酬的人,依法予以刑事立案追究,向全社会发出警示: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不容损害。该院今年审结了该地区首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公判之后,被告人宋某悔恨不已:“逃避支付劳动者报酬伤害了那些职工,受到法律的严惩,我罪有应得。”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3年6月25日江苏采风版
上一篇:新华日报:丁卯法庭关注老年调解网络
下一篇:人民法院报:用心守护这方宜居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