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江苏法制报:蓄势未来——镇江法院青年法官培养路径探寻
  • 发布时间:2013-07-11 00:00
 

  “无论专家型法官还是走上领导岗位的同志,都是沉下身子,一步步走过来的。青年法官要从切实办好每一起案件、扎实做好每一次信访接待、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着手,培养自己踏实做事的工作作风。”早在镇江中院首届青年法官论坛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院长茅仲华就这样勉励青年法官。

  青年法官,是这支法官队伍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力量。近年来,镇江两级法院高度重视青年法官队伍建设,把这项工作作为推动全市法院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全面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选任道德品行良好、审判实践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资深法官担任青年法官导师,充分发挥优秀资深法官带教、示范和传承作用;

  每年选派优秀青年法官到基层法院、派出法庭挂职锻炼,安排青年法官下基层,“接地气”,多走入基层、多走进社会,努力把青年法官培养成关心、了解社会的人;

  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法官论坛,有效提升了青年法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品格;

  ……

  如今,全市法院共有26名青年法官通过竞岗走上了中层副职以上领导岗位。他们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句容法院青年法官王丽当选“句容市十大杰出青年”,润州法院青年法官赵江荣获“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这批优秀的青年法官,正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创造着法院崭新的未来,放飞青春梦想。

  传承审判经验

  陈旻是新疆某法院选调的青年法官,在扬中法院开发区法庭工作。“因为语言不通、风俗民情不熟,刚到法庭工作时,在跟老百姓打交道的过程中遇到不少障碍”,陈旻说,“法官导师制实行后,每遇到疑难案件,朱老师都会抽时间帮助分析案情,往往经她一点拨,办案思路就豁然开朗了。”

  陈旻口中的“朱老师”就是扬中法院的资深法官朱沪生。朱沪生先后50余次受到各级表彰,2007年获誉“全国模范法官”。2010年4月,朱沪生从专职审委会委员退居二线后,努力当好青年法官“指导员”,将自身多年的办案经验加以总结,借助个案向青年法官详细阐述调解方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担当青年法官导师以来,朱沪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案件、不同个性的当事人,生动形象地为青年法官传授了丰富的调解技艺,为青年法官今后开展调解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扬中法院选派朱沪生常驻开发区法庭对青年法官进行指导以来,该庭青年法官承办的案件调撤率超过60%,判决的案件无一被发回重审、改判。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镇江法院已全面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仅在镇江中院,就从全院各业务庭庭长、副庭长、审判长中,选任了24位道德品行良好、审判实践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资深法官担任青年法官导师。这项制度采取“双向选择、结对指导、捆绑考核”模式,充分发挥了优秀资深法官带教、示范和传承的作用。

  提速实践能力

  “导诉是司法服务的第一线,要求拥有扎实的业务基础以及对法院环境和各部门工作的熟悉,这些东西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热情、细心、耐心、体谅和谦虚,是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人民法院便民、利民、亲民的人文精神对一名法官的考核。”担任导诉员两个月后,镇江中院民四庭青年法官田原对于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

  院长茅仲华告诉记者,由青年法官承担导诉工作,是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当事人的司法诉求,学习群众工作本领,增强群众感情。同时,法院还要求每位青年法官进行不少于两个月的立案、信访岗位实习,熟悉各类案件受理条件、管辖规定和立案程序,了解并掌握信访接待的程序和要求,参与对信访老户的化解、协调、疏导和劝返工作,提升法律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能力。

  如今,各法院都有计划地将青年法官安排到工作压力较大的不同业务部门,安排到派出法庭挂职锻炼,帮助青年法官全面了解审判工作,熟练掌握各部门法律知识和办案技巧。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由一名或两名资深法官和两名或一名青年法官组成合议庭,让青年法官主审或参加审理一些典型、精品案件,在参与庭审、合议案件、撰写裁判文书稿、疑难问题讨论等审判实践过程中,提升青年法官庭审驾驭能力、焦点归纳能力和运用法律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作为青年法官,这样的锻炼机会很难得,做群众工作的经验,一线法官比我们丰富。”如今已是中院审监庭副庭长的青年法官邰玉妹,回忆起在基层法院挂职锻炼的经历时感慨说:“基层锻炼,有助成长,受益匪浅。”

  提升理论素养

  两年前,在镇江中院举办的首次青年法官论坛上,茅仲华结合自身学习、工作经历,希望“青年法官要志存高远,不仅多办案、办好案,努力提升审判质效,还要积极投身法院审判调研,多发调研文章,多出精品案例,提升综合调研能力”。

  200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的法学硕士,如今已成为镇江中院民三庭审判骨干的青年法官李洁对此深有感触。参加工作以来,在浓厚的调查研究氛围中,李洁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不断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中,汲取“原料”,找寻亮点,提升精华,运用扎实的法学功底,较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全国法院系统第23届学术讨论会中,其撰写的论文《知识产权审判中合法来源抗辩之审查》荣获二等奖。

  自2011年以来,镇江中院先后以“提升新形势下涉诉群众工作能力”“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和司法能力建设”“司法公信力构建路径”等主题,每年举办一次青年法官论坛,有效提升了青年法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敢于表达、勇于创新的能力和品格。

  就理论研究和审判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镇江中院创设了“金山法学讲坛”,邀请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杨春福教授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处长周加海博士等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授课,激发青年法官学术思考。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3年7月11日正一版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