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丹徒法院紧密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工作,针对不同对象制定不同的活动“套餐”,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站稳群众立场,切实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和司法作风,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丹徒法院的作风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法官心系群众,把老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既严谨办案,又有人情味,我感觉过去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上党镇丰城村党支部书记张浩然的“点赞”,代表了丹徒区众多群众的真切感受。
党员干警的“营养餐”
5月13日14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敲响,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的庭审直播在丹徒法院第一审判法庭正式拉开序幕。案件承办法官系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张蕾。“想不到法院院长亲自为我审案,从送达、庭前调解到当庭宣判,案子办得是又快又好。”原告生某休庭后激动地说。
这是今年以来该院坚持院庭长带头办案的一个缩影。通过院领导亲自参与案件审理,不仅能在干警中起到言传身教、典型示范的效果,更能鼓舞干警士气,有力提升案件质量,增加法院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丹徒法院党组班子成员分别带领分管部门负责人,深入辖区各乡镇街道,走村进企,征求党委、政府、人大及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到一处,院领导班子成员都向在座的代表委员通报法院工作情况,恳请代表们提出意见与建议。
活动期间,该院先后组织召开各类座谈会11场,其中“一把手”主持召开的座谈会4场、班子成员走访调研16次。主要负责人开展“一对一”约谈6场次,集体约谈中层干部、党组成员10场次,共约谈106人次。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中院、区级机关各部门、部分律师、部分当事人、部分执法执纪监督员等发放征求意见函180份,收到反馈的征求意见函121份。
“法官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官,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张蕾说,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几个月以来,全院干警走基层、转作风、连民心,将司法为民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队伍精气神明显提升,大家能够从内心进一步感悟法官应具备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良知。
服务群众的“便利餐”
活动中,丹徒法院结合区委“一二三四五”群众工作法,广泛开展“结亲连心”、党员志愿服务、法制宣讲等活动,脚踏实地,亲民利民,为广大基层群众精心烹制优质高效的司法“大餐”,以实际行动“听民意、解民忧、帮民富、暖民心”。
5月21日上午,法院班子成员带队走访辖区22户困难家庭。每到一户结对困难户家中,与他们促膝交流思想,沟通感情,认真征集结亲户意见、建议与诉求,同时还为他们送上了“结亲连心”干群联系卡、慰问金,互留联系方式,以便今后与结亲户保持长期的沟通联系。
继“康乃馨”志愿服务队、“护苗行动”志愿服务队和“法律助企”志愿服务队和热心公益志愿服务队后,4月29日,丹徒区法院第5支志愿服务队——女法官(老妈妈)讲师团宣告成立。郭正英、赵明、汤金凤3名成员分别结合典型案例和办案经验,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针对当下女性在婚姻家庭方面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讲解,为在场的数百名基层妇女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易懂的普法讲座。
女法官宣讲团与郭正英康乃馨家庭工作室、婚姻家庭合议庭“三位一体”,以维护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通过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的互动衔接,有效化解家庭矛盾,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受到省妇联领导的充分肯定,荣获省级“巾帼示范岗”称号。
党员“法律助企”志愿服务小分队则立足审判执行职能,通过发放法律服务联系卡、宣传企业常用法律法规等形式把法律服务送进企业,引导依法经营;通过及时了解涉法问题,积极做好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稳定发展环境;做好企业内部劳资和管理方面的指导工作,提出对策建议,有的放矢为辖区北汽等多个重点项目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法律服务。
弱势群体的“爱心餐”
不久前,家住宝堰镇91岁高龄的刘老太,利用本人口述、他人代笔的方式,给丹徒法院院长张蕾寄来了一封感谢信。刘老太2011年5月因跌倒导致股骨骨折,从此卧床不起。为讨要生活费、护理费及医疗费,老人将六子女告上了法庭。判决生效后,仍有3个子女未履行义务,老人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案件执行期间,丹徒法院宝堰法庭范光萍书记、成莲法官及诉讼服务中心李建华法官多次放弃休息日,配合执行案件承办人朱九荣联系老人的子女,主动上门释法明理、说服教育,3人终于将赡养费交到了法院。
除了高度关注农民工、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该院还将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作为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良好平台,将关注留守儿童成长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建立“护苗行动”QQ群等形式,让法官在线为学生及家长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有效构筑了未成年人亲情港湾。
来源:《江苏法制报》 2014年7月15日 第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