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拥有300万人口的江南古城镇江市,有不少团以上驻军单位。对镇江来说,“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绝对是一个令人赞叹的荣誉,而对镇江法院来说,“双拥标兵单位”、“镇江市军地互办实事先进单位”、“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集体”等殊荣则是对涉军维权工作的最好诠释。在镇江第七次吹响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号角后,镇江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律拥军工作的新载体、新模式、新内容,维军权、解军难、稳军心,凝心聚力为“双拥七创”而努力。
■建设法治军营的志愿行动
“让我们部队官兵直接感受到了法院的拥军情怀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当镇江中院副院长姚强率队走访解放军驻镇江某部时,该部政委张俊森激动地说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他详细梳理了当前部队面临的法律问题,除了部队与地方产生的民事纠纷,更多的是官兵个人及其亲属在婚恋、道路交通事故等方面存在维权上的困惑。
“军有所需,法有所应”,镇江法院将“军地共建、司法拥军”作为分内事来思考、来谋划、来开展,经常性深入部队一线听取官兵心声,对部队官兵的司法需求进一步了解明晰,也给下一步法律拥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工作思路。
句容拥有多家驻军部队,句容法院理所当然成为涉军维权的排头兵。2014年,该院再度出台《关于加强涉军维权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涉军维权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深入开展“双进(法官进军营、官兵进法庭)双聘(法官担任法制辅导员、军官担任特约调解员)”活动。7月17日,该院在解放军驻句容某部启动了“与法伴行、法进军营”法官志愿者活动,“一组(法治)展板,一套(法律)书籍,一堂(法治)讲座,一场(法律)咨询,一张法律拥军联系卡,一台(技能)联谊”,该院董友洪院长表示,法官将进一步发挥志愿者精神,将涉军维权工作做得更主动、到位,有力维护好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促进部队和社会和谐稳定。
战士小陈来自三峡库区移民家庭,几年前家里花了3万元买了现在的农村宅基地住房,不料房主现在索要院里的两颗银杏树,称该树价值两万元,家人陷入了烦恼。“你让家人先查找当时的买卖协议,看看有没有约定,也可以找当年买卖房屋的见证人,搜集好证据”,女法官顾冬云为他出谋划策。士官小汪姐夫在上海打工遭遇车祸,如何赔偿成为全家关心的问题,对此,法官赵瑾俊结合多年办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审判经验,提醒他了解姐夫进城务工是否满一定的年限,在赔偿中可以享受“同城待遇”。官兵们的紧缩的眉头在法官耐心的解答中慢慢舒展。
“冲动是魔鬼,远离激情犯罪”,刑事法官谭江宇为1000余名官兵以案说法,讲述《激情犯罪心理学分析及预防》,受到官兵欢迎。某部副政委王忠虎表示,“90后”士兵年轻气盛,法官以案说法能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预防犯罪,这也是法治军营建设的需求。
■审理涉军案件的绿色通道
“我代表在部队服役的儿子,谢谢法官这么快就把我儿子订婚彩礼案解决了,还亲自把钱给送过来。”军属李某接过开发区法院曹涌法官送来的1万余元案款时,感激地说。三年前,儿子小李与丁岗镇的小王谈对象,李家按当地习俗在办订婚宴时送给女方35000元彩礼。2010年11月,小李应征入伍,后两人因性格不合解除婚约。去年6月,小李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返还彩礼。开发区法院特事特办,开辟绿色通道,当天立案,当天调解,当天案款到位。
消防战士小朱驾驶单位车辆不幸与胡某轿车相撞,小朱的右眼球破裂被摘除,给他身心造成了创伤。经交警部门认定,他和胡某各承担事故的同等责任。小朱向句容法院起诉,要求胡某赔偿各项损失计人民币23万余元。句容法院开通涉军维权绿色通道,承办法官王丽立即对案情展开调查,并先行开庭进行审理,依法判决肇事方及保险公司赔偿小朱残疾赔偿金及精神损害抚慰金计14万余元,在判决生效后,王丽又积极与肇事方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以便赔偿款能及时到位。“车祸无情人有情”,小朱拿到赔偿款后连声道谢。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镇江全市两级法院选调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法律水平的审判人员组建成涉军维权案件专业合议庭,已全部覆盖全市8家法院。“成立专业合议庭可有效提高涉军维权案件审判质量。”市中院民一庭副庭长柳建安是该合议庭审判长,“我们对涉军案件的审理,特别是部队清理房产、房屋租赁等案件,在法律适用上经常研讨并总结经验,把好质量关”。如丹阳法院在受理六起武警消防部队状告承租户案件中,院长卜士凡指示合议庭妥善处理,切实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法官多次亲临当事人经营场所,了解当事人的心态和要求,并召集双方进行商谈,结合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最终双方调解达成了协议,成功化解了这六起涉军纠纷。
润州法院女法官杜静也是一名军转干部,同时担任该院涉军维权案件合议庭的审判长。句容法院在审理涉军案件特别是军人军婚案件时,通常会选派“军嫂”或“准军嫂”担任案件的主审法官或书记员,以加深同涉军案件当事人的情感交流,确保办案效果。针对涉军纠纷案件敏感性、政治性强的特点,两级法院重视与军队有关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主动与部队和军人军属联系沟通,介绍情况,听取意见,答疑释惑,妥善处理,力争涉军案件审判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29名从驻镇各部队官兵中选聘的“特邀调解员”,已经成为协助法院做好法律文书送达、部队当事人的思想疏导、调查取证、执行协助工作的行家里手。
互助互学互动
全国优秀法院润州法院的特色法院文化、党建工作品牌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在军地共建的热潮中,法院文化建设成为军地共享资源,去年5月,全省首家军人“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在润州法院挂牌,解放军镇江船艇学院、解放军359医院官兵2000余人先后走进法院,旁听职务犯罪,感知法院廉政文化、党建文化、礼仪文化等带来的魅力。“教育关口前移,用活生生职务犯罪庭审来警示官兵,效果很好”。船艇学院纪委书记钱程说。
“法官讲得很专业,今后要规范医疗服务,在应对医患纠纷时也多了一份底气”。今年4月,全国办案标兵、市中院民一庭法官李守斌结合多年办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心得,和镇江市359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交流。去年3月,镇江中院与镇江军分区政治部联合成立法律拥军培训基地,“军官法官互学,军营法庭互动”,法律拥军培训基地正逐渐被打造成高层次的法律拥军平台。半年多以来,全市法院根据部队实际需要,采取短期集中培训、授课辅导、巡回讲座、实地考察等形式,为部队培训法律人才,该项工作成为镇江市军地互办二十件实事之一。
5月27日,代号“苏动-2014A”军演现场,全省涉军维权先进个人、丹阳法院法官徐文元作为预备役上尉军官转服现役,在防空实弹射击中,他所在连队取得了全师第一名的好成绩。2010年,身为涉军维权案件合议庭审判长的他,经过政审担任了预备役高炮师军官,“同时拥有军官法官身份,我感到很光荣”,他还带着法院的“女子民兵班”,深入军营和官兵交心,被视为子弟兵的“娘家人”。今年“五四”前夕,丹徒法院一批拥有心理咨询师证书的青年法官来到武警部队,为新兵们进行把脉心理、法律巡诊。“心理服务暖兵心,稳定了新兵入伍后情绪波动大、想家思亲的状况”,中队长认为这样的活动是“及时雨”。
今年2月,一位应邀参加句容法院旁听庭审的人大代表提出了个别法警着装不规范没有精气神的意见,该院院长董友洪表示,勇于直面社会各界对法院“挑毛病”,并将此作为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水平的有利契机。事后,该院与部队积极联系,将三十余名法警在军营大熔炉中全封闭集训,大大提高了战斗力。
在具有光荣传统的某部红一连,法院干警被“红军井”、“红军枕头”、“白龙马精神”所吸引。“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需求,主动接受政治过硬、纪律严明和作风严谨的军营文化‘洗礼’,打造一支能战斗的法官队伍,从而更加激发了干警的工作热情。”句容法院副院长张巧林深有体会。
“涉军维权之路永无止境,全市法院将不断探索涉军维权司法新品牌,主动作为,确保司法服务全覆盖,沟通联系无盲区,使法院真正成为全市所有驻镇官兵的‘法律靠山’,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再添光彩”。近日,镇江中院院长茅仲华给出了响亮的回答。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14年7月27日 第05版 综治周刊
上一篇:人民法院报:打造涉军维权司法品牌
下一篇:江苏法制报:句容法律拥军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