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不仅拥有三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更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诚信指数排名前十城市,而含金量最高的,当属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最高奖项“长安杯”,这是一个城市社会管理水平、和谐社会建设成果、发展环境的“金字招牌”。镇江14个基层人民法庭、169名法庭干警或扎根经济发达重镇,或偏守宁静乡村一隅,或进驻城乡结合的安置小区,被称为最接地气的“草根法官”,以“理一方民情、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为职责,用年结案近万件的工作业绩向辖区180万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成为“长安杯”背后的有力支撑。
■法庭文化的辐射魅力
江苏历史文化名镇宝堰镇有着300多年历史,丹徒法院宝堰法庭以其浓厚的法治文化建设独树一帜。今年9月,最高法院组织全国人大代表走进法庭,代表们被这个刚成立7年的小法庭吸引住了:古色古香的尚法亭,庄重典雅的明理楼、明德楼,古朴平实的通谐桥,司法的人文关怀融于每个细微之处,周边群众在这个开放式的文化广场休闲健身的同时,随时随地感受到法文化的熏陶。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子欲养而亲不在,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让我们不再计较,不再抱怨,用感恩、报恩的心,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关心照顾他们、包容庇护他们,给他们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形象,也为子女树立一个孝顺的榜样。”这感人至深的致赡养诉讼当事人的法官寄语,就张贴在诉讼服务站门口,庭长眭咏梅介绍说,辖区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案件相对较多,温馨提示也是体现了司法的人文关怀,便于法官做好当事人矛盾纠纷劝诫与化解工作。
“法庭文化建设正逢其时,让群众喜闻乐见,让干警充满活力,建设好利用好法庭文化的成果,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举措!”镇江中院副院长姚强表示。今年9月,“以法庭法治文化建设为载体构建镇江特色人文色彩的基地”被评为首批法治镇江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文化建设同步引领审判发展,多年来宝堰法庭自觉将法庭工作与当地党委中心工作相结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联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有效整合三大调解资源,实现三合一调解模式的衔接互动,先后调解案件287件,有效化解辖区矛盾纠纷。“法庭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值得点赞!”来自陕西的大学生村官叶瑜代表说道。
去年4月,镇江中院院长茅仲华只身下基层调研,驻点调研的正是鲁溪村,他吃住都在鲁溪村的村民家中,听取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当地群众对宝堰法庭的各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鲁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离不开宝堰法庭的重要作用”。宝堰镇党委书记洪伟真诚地表示。
■社区法官的“大舞台”
近年来,伴随着镇江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郊农民陆续进入城区,成为新市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新市民从“洗脚进城”到“洗脑进城”,尽快融入现代化城市的“旋律”与“节拍”,已迫在眉睫。今年6月,拥有5万余人的大型拆迁安置小区平昌新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社区法庭”。
“开发区法院平昌法庭将工作重点落脚在社区居民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让司法融入社区生活,做到百姓在哪里,纠纷在哪里,法官就在哪里。” 开发区法院副院长袁泉谈及设立法庭的初衷。社区居民老张装修新房,把工程承包给了包工头小谢。建设过程中,小谢雇请的工人小李因不慎从房顶上摔下来,花了医药费1万多元。老张把房子承包出去了,该不该承担责任?同时受害方要求按工伤标准进行赔偿,合不合适?正在他们拿不准时,想到了社区法庭,并给联系本社区的法官王廷打了个电话。
“王法官来后,把几方的法律关系一摆明,责任如何承担也就十分清楚了。”平昌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齐志勇说:“有了社区法官的参与,社区调解真是轻松多了。”据统计,该法庭成立3个多月以来,已经处理矛盾纠纷400多件,无一投诉现象。
润州法院南徐法庭抓住巡回审判点建设这一契机,通过卓有成效的法治教育,实现新老市民的有机融合,让市民素质跟上润州现代化新城区的发展步伐。在凤凰家园拆迁安置小区,两邻居为争种河边废弃菜地大打出手,诉上法庭成为“冤家”。考虑到案件具有典型性,法官将庭审搬到了严庄社区的巡回审判点,村民们纷纷前来旁听。案件调解后,法官又以“相邻关系”为主题,以案说法给村民上了一堂法制课。“以前是独门独院,现在脑海里有了法律意识,家里装修防盗网也会更注意邻里关系的。”居民老严在旁听完后感觉有收获。
“巡回审判作为镇江十佳法治惠民实事,目的是在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让老百姓感受司法、亲近司法,将法治观念融入百姓心中。”镇江中院法庭指导办主任王政兴介绍。
■基层决策的参谋
“秤砣虽小压千斤”, 法庭虽然办的是小案,但诉讼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法庭的法官密切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向基层党政部门发送各类司法建议。
京口法院谏壁法庭已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13件,内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征地拆迁、集体资产分配、小学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管理等与经济、民生、社会管理密切相关的问题,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关于加强农村流动餐厅管理的司法建议》被评为江苏法院十大司法建议。镇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出台了《镇江市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他们反馈说,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定出管理意见,法院的司法建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去年6月,句容市法院后白法庭在审结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发现,该案受害人系深夜醉酒后驾驶无牌二轮摩托车在通过市区事故地段的非机动车道路一低洼地段时摔倒后死亡,而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均认为事发地段不在其管理养护范围。案件判决后,法庭向市政府发出司法建议,建议对城区道路管理与养护的权限、范围、职责加以明确,整修安全隐患地段。句容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协调会专题研究并形成《会议纪要》,对司法建议书中反映的城区道路管理与养护责任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并责成市政服务中心对事发地段非机动车道进行整修、消除危险。
“人民法庭处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范围内,更要切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茅仲华对法庭工作提出了希望。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4年10月26日第07版: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