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一
扫黑除恶 纵深推进
镜头:6月18日中午,丹阳法院审结并当庭宣判被告人王某军等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一案。该案系镇江首起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举措:坚持依法严惩,延伸审判职能,扩大声势影响。持续深挖彻查,摸排上报线索548条,发送司法建议31份,促进综合治理。审结涉黑涉恶犯罪案件44件288人,其中徐州市常务副市长邹徐文等“保护伞”案件6件,判处五年以上重刑67人。坚持质量与效率并重,被告人认罪认罚率和一审服判率分别达到88.54%和92%,平均审理天数减少19天,结案率提升到89.80%,得到中央督导组充分肯定。
实事二
让司法“晒”在阳光下
镜头:5月31日上午九点半,市中级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潘某国抢劫、盗窃案,这起社会各界关注的时光数码店主被害案引起了网民极大关注,该案通过互联网庭审直播,网友还通过梦溪论坛对庭审过程进行直播并跟帖评论。
举措: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促公信,深入推进司法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始终坚持“庭审直播是常态,不直播是例外”的工作态势,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开展庭审直播工作,打造司法公开化建设的“强化版”,实现所有案件、所有法官、所有法庭全覆盖,进一步强化员额法官遵守审判纪律的意识,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庭审活动,上好“法治公开课”,不断提升司法公开公信力与庭审公开网的社会影响力。镇江中院、丹阳法院庭审公开直播数排名全国前50名。
实事三
惠民暖企
镜头:12月11日,省高院李玉生副院长与市中院汤小夫院长走访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和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现场了解生产经营现状,广泛听取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指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化解遇到的难题。
举措:市中院推出13项护航措施,着力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依法惩治侵犯民营企业权益犯罪,审结侵占、挪用民营企业资金案件36件,挽回经济损失3047万元。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近百次,了解民企法律需求,发放《企业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1200余册,增强民企风险防范能力,着力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水平司法,让企业放下顾虑、鼓足干劲,放心大胆地投入创新创业中。
实事四
执行天网
镜头:10月31日上午,镇江中院执行局组织对檀山路一幢房产进行清场。在法院多次通知、公告后,本案被执行人拒不到场腾空房屋,法院决定强制开锁,清空此处两套房产。
举措:镇江法院围绕解决执行难“巩固提高年”活动,持续加大执行力度,集中力量对部分执行积案、疑难复杂案件和涉民生涉金融案件进行拉网式集中清理。制定《财产处置规定》,通过信息技术“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一键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公积金等财产。全年共执结案件27157件,执行到位金额56.16亿元,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371次,强制搜查586次,拘留727人次,罚款207万元。
实事五
打击套路贷 虚假诉讼
镜头:在镇江电视台《金融周刊》直播现场,镇江中院孟涛副庭长走上主播台,通过以案说法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套路贷”的特点、危害,以及“套路贷”虚假诉讼和一般民间借贷的不同之处,并呼吁广大观众朋友在进行民间借贷时要清醒理性,加强风险意识。
举措:全市法院扎实开展“套路贷”虚假诉讼专项治理工作。明确专门审判业务部门负责案件的全面细致复查,对涉嫌“套路贷”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将与其关联的全部民间借贷案件立案复查,彻底切断不法分子利用民事诉讼程序掩盖“套路贷”非法犯罪的通道。
实事六
破产审判
镜头:5月28日,镇江市破产管理人协会正式成立。全体会员审议通过了《镇江市破产管理人协会章程》《镇江市破产管理人援助基金管理和使用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并选举产生了首届理事、监事、会长、监事长等。
举措:充分发挥破产审判汰弱留强、盘活“僵尸企业”资产等功能,审结破产案件26件,盘活不良资产11.1亿元、闲置厂房和烂尾楼盘24.39万平方米,释放土地资源1397.2亩。创建破产审判流程管控机制,在全国法院率先推行破产案件全流程关键节点限时办理机制,被省法院整体推广。创新完善“府院联动”机制,在全国率先创设“破产资产池”,借助政府招商平台处置破产财产,会同税务部门出台实施意见,合力破解破产企业处置涉税难题。
实事七
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镜头:4月24日,镇江中院第十法庭公开审理一起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几包外包装相似的“清风”牌纸巾展示在审判台上,两方律师据理力争,审判人员有条不紊地控制着庭审节奏。随后,市中院还召开了4·26知识产权新闻发布会。
举措: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尤其对制假源头、恶意侵权和重复侵权的打击力度,通过加大依职权调查取证力度、推行精细化裁判和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方式,为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严惩重复侵权、恶意侵权行为,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77件,对侵犯“沃尔沃”商标权等26件案件依法判处惩罚性赔偿金,激励企业创新。加强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区法院在全国率先设立专业合议庭审结相关案件53件。
实事八
新时代“枫桥经验”
镜头:一起拖了长达一年多的征地拆迁案,扬中法院退休法官朱沪生上门做工作十余次,拆迁户终被感化,发自肺腑地说:“就冲着朱沪生这种真心为民办事的精神,房子也要拆。”十天时间拆迁到位,招商引资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举措:大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建设,充分发挥驻法院人民调解员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积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路径。设立“朱沪生调解工作室”、“郭正英调解工作室”等29个人民调解工作室,通过群众对调解员的信任,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丰富的调解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深化诉调对接工作,使大量矛盾纠纷通过非诉讼方式快速解决,也让这些“能人”在人民调解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
实事九
24小时 法律服务
镜头:“你们法院这个机器真不错,平时上班工作忙,休息时间过来也能自助立案解决问题”。当事人王先生指着润州法院金山湖法庭的24小时自助法院服务终端满意地说。
举措:为推进“两个一站式”建设,润州法院金山湖法庭、丹徒法院辛丰法庭均设立“24小时自助法院”服务终端,该服务终端突破8小时工作日限制,为群众提供24小时全时空、跨区域远程自助立案、自助缴费、案件流程查询、诉讼文书打印、诉讼材料提交等多项诉讼业务的“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充分享受“一网通办”“指尖诉讼”的便利。
此外,“镇江中院”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全新升级,增设法律服务功能栏目——“智能法律机器人”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当事人快速便捷地了解相关事宜,回答社会群众提出的各项法律问题,积极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
实事十
普法进行时
镜头:12·4国家宪法日当天,镇江中院干警们在影剧院广场举行法律咨询活动,现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答疑解惑。
举措:积极开展以案释法工作,高度重视发挥典型案例的指导和引领作用,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报纸等载体,引导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切实提高普法实效。与媒体合作开辟了《法庭内外》《法院传真》等栏目,多平台多视角讲述法治好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为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选派91名法官担任全市中小学法制副校长,确保法治进校园全覆盖。结合实际,组织法官赴村镇、社区就居民关心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1月11日京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