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最著名的词人之一,更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女词人。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独具特色—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明白流畅的韵律声调作词;融入了家国兴亡的深悲巨痛,同时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倜傥有丈夫气。
李清照词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其词作本身的独到之处,更在于她对生活、对爱人,乃至对国家无处不在的爱。
你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盛夏时节,夕阳西照,一群小女子趁着畅饮美酒之后的兴致荡舟河上,不曾想小船却驶入了田田荷叶莲花开的深处,正你追我赶地摇着船桨,无意中撞见了正专心觅食小鱼的白鹭,于是惊了白鹭也惊了她们。你猜受惊之余词人应该是怎样的心情?
——此对美丽景致的喜爱,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远在他乡的丈夫赵明诚的浓浓相思。上片一个“独”字,已显示了闺中词人的孤单;加上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更表明了词人等待爱人家信久不得见的失落。下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进一步明示了两个有情人都牵挂着对方;“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直接由压抑心中的相思愁苦而不成,发出这样的感叹。词中意境真是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犹那余音绕梁的天籁之音,让人回味无穷!
——此对爱情的一片赤诚,充满了小女子对丈夫的无比依恋。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李清照对梅情有独钟,以致早年“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只是这美好时光随着人生际遇的流转变成了“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中年有“婕妤之叹”、离乱之悲,加上丧夫之痛,怎么能不悲恸呢?
下片之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既有对生活漂泊无依的感叹,也有对岁月匆匆的无奈。“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表面上似乎写晚风渐盛,梅花恐怕是看不成了,联系上文、作者当时晚年的处境,住在南宋首都临安(即今杭州),但她并未把杭州作汴州,既如此,临安的梅花自然并非汴京的梅花,故引发了作者感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想要看到收复北方,重回故乡是希望渺茫了。
——此词有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如对梅花;有对逝去爱情的追念和痛惜,如对赵明诚;又有对家国圆满的期许,如对汴京之梅的感念,对南北统一的热切希望。
一个女子,透过她的词作,在千年之后仍然传递着她对世间各种美好事物的怜和爱,小到一处景,一朵花,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片江山。可谓词香传千年,可是她的香不止于此——将一直流传下去!
可叹李清照:
此女生来不寻常,
何况生平多识广?
多识广,国恨家亡莫思量,
莫思量,一个愁字岂能详?
孤独为伴红颜老,莫不是,自古多情多风霜?
多风霜,千古风流成绝唱,
成绝唱,一段文章千缕香。
香飘万代人难忘,
谁说女儿不如郎?
且看清照胜夫丈!
来源: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