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文化 > 法官文苑

信仰 信任 信服
  • 发布时间:2013-12-02 00:00

 

    弹指间,我已工作近三年。自从工作后,所有看过的书都是与审判实务有关,稍有空闲,拿起“课外书”,看过目录和简介就感觉在浪费时间。因此,只好作罢,将其束之高阁。这次,院里主办读书节活动,我便有充分的理由去读些“闲书”。对我影响较大的应该是六六著的《心术》,该书通过讲述某医院神经外科一群医护工作者的故事,揭示出当代中国的医患关系现状。也许这本书与院里的要求和读书节的主题有些不符。但我觉得法官这个职业,其角色更像”医生”。正如有人所言,“一名法官,除了‘医术’高超外,还要有一颗善待当事人的‘爱心’———像对待家人那样对待当事人,让当事人明白法律、信服法律,体验到法律的公平公正。”看完这本书,我陷入了沉思。结合我的工作实际,我认为,坚守职业信仰,取得当事人信任,从而作出让当事人信服的裁判是一名法官的基本素养。

    坚守职业信仰,常给精神“补钙”。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个人主义成为一些人的生存法则,自私利己正在侵蚀着信仰的根基。某些公职人员第一次穿上制服时的荣誉感,在日后疲于应付琐事的情况下,渐渐消失殆尽。然而,我们需明白,“一个有着坚定信念的人,才会在经受多种打击和磨难之后,而无怨无悔”。法官这个职业,心中应有两个畏惧,一是畏惧事实,二是畏惧法律。一切裁判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同时,我们应心存两个主义,一是理想主义,二是乐观主义,相信公平正义的存在,不放弃对正义的追求,不苟同不正义的看法。不然,这个职业于我们只是谋取口粮的工具,我们在这个职业道路上,觉得暗无天日,活得行尸走肉。《心术》里的两个人物,即刘晨曦和神外科的主任,他们的职业信仰,令我折服。即使患者不理解,即使牺牲自己的社会地位,即使现实困难重重,他们仍然不放弃对一条生命的挽救,他们拥有仁心仁术,不求名利,只为自己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只为我为人人的做人原则,只为信念,希望和爱。

    畅通沟通渠道,争取对方信任。或许受港剧的影响,人民群众对法官这个头衔寄予太高的期待, 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法官是严肃、古板、睿智、果断,通晓各行各业,所有法律条文脱口而出,精明到能一眼看出当事人的诉讼目的。但受现实国情的影响,我国法官的门槛相对英美法系国家要低一些,其素质良莠不齐。因此,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也极其微妙,信任危机四伏。社会上,屡屡发生当事人报复法官的恶性事件,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然而,我身边的同事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职业追求,仍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他们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他们整天忙于接待当事人,调解,保全,调查,开庭,撰写法律文书等,八小时之外加班已是家常便饭,他们渐渐失去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也每况愈下。即使是办案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在处理每一件案件的时候仍然如履薄冰、谨慎细微,他们甚至感到办案压力非常之大,不是因为怕上访闹访,而是因为肩上的社会责任感。而且,法律是有滞后性的,也正因此,当大家看到很多的社会事件推动了法制的改革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看看,不出这事,政府不知道厉害。”法院、法官与当事人之间有太多的误解。这就需要法院、法官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法制宣传,畅通沟通渠道。

   《心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远远不只如此,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冷漠是会传染的,拒绝冷漠,做一个热心的积极的乐观的人。

 

 

 

 

来源: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词”说李清照
下一篇:老人的眼泪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