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党建文化 > 法官文苑

《古文观止》的法学感悟
  • 发布时间:2014-09-29 00:00

 

    周郑交质、蹇叔哭师、子鱼论战、吕相绝秦,一个个大时代中的小事件,穿越时空、跃然眼前,就像历史长河泛出的鳞鳞波光,深深吸引着岸边玩耍的孩子去追寻、去思索。其实,古文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文字的优雅、故事的隽永,更在于其能够引起心灵的共鸣、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古文观止》,汇集历代美文名篇,展示先哲智慧精华,如美人之手轻扣心扉,如天籁之音醍醐灌顶。

  《古文观止》描述的一个个经典历史故事,反应了人们对安定生存秩序和公平竞争规则的执着追求,这种追求贯穿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在混沌初开之时,约束各方行为的力量来自武力的博弈,周郑交恶、齐楚相争,为春禾秋麦动辄兵刃相见,民困国乏之后维持短期低层次的平衡,然后“三年拜君赐”者又发起新一轮的战争……为改变这种反复颠簸的困境,先哲们进行着苦苦的探索,“明恕而行,要之以礼”是其中的一种尝试。可惜“礼”并不是一种具有强制约束力的规范,并且其具体内容也非常模糊,缺乏法的明确性和严格性,对诸侯所能起到的限制作用是非常微弱的,只能作为圣人道德追求的理想状态被憧憬。所以,在法治不健全的社会中,人们难免遭遇一轮又一轮“礼崩乐坏”的混乱,同时也在进行一次又一次“革新变法”的拯救。正是这种执着追寻的精神推动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让我们先后看到了法家的峻厉、道家的低靡、儒家的怀柔,直到今天的依法治国理念的客观从容。虽然目前的法治体系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只要我们继承下先辈的这种执着,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我想,我们还能够走得更远。

  读《古文观止》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思想的驰骋。怜惜着江南烟雨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美人哀怨,感慨着大漠孤烟下“浊酒一杯家万里”的壮士离愁,我常想,如果现代人都能够体会这种相思之苦、相守之贵,那我们就能省却许多的离婚之诉,就能享受更为和谐的婚姻家庭关系。看过“捕蛇者”对“悍吏”“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的厌恶,看过“卖柑者”对“配虎符、坐皋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鄙视,我常想,如果现代的行政者、司法者都能够体察百姓的喜恶、重视群众的评价,那么我们就能省却许多上访事件,营造出更为和谐的干群关系。悲愤过窦娥的冤情,崇敬过包拯的严明,我常想,作为新时代的法律人,必须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绝不能因为自身的认识不当或能力不足而在工作中损害群众利益。尽管目前我们的工作还有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地方,但只要我们理解了圣贤的这种忧虑,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弘扬优良作风,我想,我们能步步改进。

  展卷细读,掩卷长思,方寸之间,神游万里。先辈圣哲把知识的种子埋在了书田里,让我们总能在耕读的不经意间收获智慧的果实,《古文观止》带来的开卷之益超出了我的想象。历代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闵人济世情怀总是能深深打动人心,欧阳修描述的“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的熙乐状态也总让人久久向往,但囿于时代的局限,胸怀天下的古时知识分子却往往只能以“长太息以掩泣兮”的方式无奈归隐。而我们有幸生在了一个文明进步的伟大时代,当新时代的我们怀着“思而不文则行而不远” 的济世心态孜孜潜行,亲身实践着为大局司法、为人民服务的现实使命时,我想,我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清风徐来,品茗展卷,在书香墨迹中学习法的技术,在凝神无语处思索法的精神,在同仁笑谈里辨析法的精髓,在审案裁判中实践法的公正。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在法学的田野里信步漫行,在知识的天梯上快乐攀登。不知不觉间,一方陋室变成了交流思想的华庭美院,懵懂少年长成了断狱听讼的稳重法官。《古文观止》带给我们一种恒久的动力、一种隽永的乐趣。让我们欣赏美文,思索人生,改进工作,把握成功。

 

 

 

 

来源:镇江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