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镇江日报“法苑经纬”专版介绍了全市法院围绕“法治镇江”建设的工作目标,坚持立足司法职能,努力实现审判工作与依法服务大局的有机结合,积极传播法治正能量,通过司法公开、公正高效审理和执行案件,切实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的做法。具体如下:
镇江法院 :阳光司法助力法治镇江建设
今年以来,市中级法院围绕“法治镇江”建设的工作目标,坚持立足司法职能,恪守司法本职,用好司法手段,努力实现审判工作与依法服务大局的有机结合,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积极传播法治正能量,通过司法公开、公正高效审理和执行案件,切实发挥司法裁判对社会公正的引领作用,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观念和规则意识。
更阳光更公开的听庭评审
“建议在全市法院推广该合议庭的庭审小结好的做法,形成庭审小结长效机制,增强合议庭审理的阳光性、公开性和公正性,真正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这是一份来自镇江市社会公众旁听庭审评议情况反馈表上的意见,评议的是市中院民一庭副庭长柳建安担任审判长的劳动争议案件。
为进一步深化法治镇江建设,加强法治宣传,推进公正司法,市委政法委与市中院紧紧围绕民生等热点难点案件,开展听庭评审工作。目前已进行了劳动争议案件、减刑假释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和股权转让合同纠纷等多起案件的听庭评审,其中劳动争议案件和知识产权案件分别由副院长姚强、副院长陈敏担任审判长。共有100余名党政机关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代表,社区等群众自治组织代表参加旁听评议。
“市中院领导高度重视,听庭评审中关注热点难点,起到推进公正司法、彰显司法为民、培育法治信仰的功效。”市委政法委法治处处长刘元平在面对面反馈评议意见指出。两级法院也全面持续开展“听庭评审”活动,将庭审活动全面向群众公开,自觉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开提能力、以公开赢公信,取得良好反响。
更接地气人气的法治宣传
今年8月,一则“当事人,法官喊你来中院领退款”微信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眼球。原来,法官在实践中发现,不少当事人受诈骗电话干扰,对退费人员的来电持不信任态度,为此,市中院官方微信专门推出“当事人,法官喊你来中院领退款”微信,不少当事人看到后消除顾虑,来法院办理了退费手续。同时,市中院微信还推出“以案说法”、老赖“曝光台”等栏目,点击率不断攀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法院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不仅需要履行好审判执行工作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还承担着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文化的重要职责。”市中院副院长吴猛要求全市法院主动顺应新的形势发展要求,正确把握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依托司法三公开建设平台,积极运用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逐步构建起具有法院特色的立体化新媒体普法模式。运用“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法治微电影”和“法媒交流群”等载体,抢占新媒体法治阵地,切实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宣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理念、引领法治舆论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出“微时代”法治宣传的新路子。
今年以来,市中院官方微博共发布811条,共有粉丝49979人,官方微信公众号共发布信息170条,关注924人,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江苏城市频道《法治集结号》等9次播出全市法院审判执行工作。在青少年维权普法工作中,全市法院共制作了《梦圆》《回家》《归途》等微电影,取材于真实案例,法院干警自编自导自演,强化了普法知识性、趣味性、传播性、互动性和实用性。加大法治宣传力度,2015年以来全市法院召开以环保司法、涉军维权、民生执行等主题的新闻发布会21次、发布典型案例132个、举办法治讲座200余场次,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更接地气、更动人,增强了普法教育的吸引力。
更有力度温度的涉民生执行
今年11月27日,市中院执行局内勤小周的手机收到来自“镇江车管”微信平台的反馈,她申请查询的一起执行案件已被受理并有了反馈。笔者了解到,2014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7404件,2015年1-11月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22830件,案多人少的矛盾更为突出。传统的派人到车管所对被执行人的车辆进行查询、查封、解封的方式,浪费大量的人财物力,执行效率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案件不断增多、执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执行新常态的需求。为此,市中院在市公安局车管所的配合下建成车辆查控微信平台。查控人员关注“镇江车管”微信公众号后登录该微信查控平台,输入被执行人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码(组织机构代码),并将《协助查询车辆信息函》《协助执行通知书》拍照发送至该平台;车管所查询、查封、解封后,将结果以微信方式告知查控人员;查控人员下载打印《协助查询车辆信息回执》《协助查(解)封车辆复函》交付给案件承办人。
“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执行效果,极大地方便了新常态下执行工作的开展。”市中院执行局局长宁杰对该平台建成给予肯定。
为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今年7月,镇江中院决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涉民生案件专项集中执行活动。经过3个月的集中执行活动,纳入全市法院集中执行的800件涉民生案件,已执结或者清理结案468件,执行到位标的128.62万元。其中对228名被执行人采取了司法拘留措施,对5名被执行人罚款2.2万元,限制出境63人,将244名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限制其高消费,予以信用惩戒。为扩大执行效果,镇江中院对交通事故人身赔偿、追索劳动报酬两类案件重点攻克,两级法院上下联动,中院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的指挥系统统一指挥和指导,先后出动300余名执行人员,出动警车70余辆,冒着高温,披星戴月,走村入户寻找失信被执行人,并采取拘传、搜查、查封、扣押、拘留等强制措施,敦促、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被执行人逃避执行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各法院还对符合救助条件的15件案件的20名权利人,给付救助金23.05万元,体现了司法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句容法院的“道路交通事故专项执行活动”在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专题播出。全市法院还通过大屏幕、网站、微博、微信定期推出“曝光台”,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曝光,在全社会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来源: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