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人民法庭建设 服务大局司法为民
  • 发布时间:2021-07-19 14:44

人民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承担着化解基层矛盾、服务基层群众、促进基层治理、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目前,丹徒法院设有辛丰、宝堰两个人民法庭,其中辛丰法庭成立于1982年,管辖辛丰镇、高桥镇、江心洲生态农业园区相关民商事案件,宝堰法庭成立于2007年,管辖上党镇、宝堰镇、荣炳盐资源区相关民商事案件。

近年来,区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人民法庭建设,人民法庭工作取得新的发展。2020年,宝堰、辛丰法庭审判工作主要质效指标总体名列全市人民法庭前茅,宝堰法庭先后被省高院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省级巾帼文明岗”,宝堰法庭庭长李建华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庭长。

一、强化司法职能,依法服务保障农村发展大局

坚持将人民法庭工作放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把握,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一是依法妥善审理涉农民生产生活案件,维护乡村和谐稳定。对农村群众家事、邻里及日常生产生活中发生的民事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先,能调则调,当判则判”。2018年以来,共审理婚姻家庭、相邻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涉民生案件823件,其中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431件,占52.37%。针对丹徒南乡地区外出打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宝堰法庭注重加强对留守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积极打造“天平护雏鹰”工作品牌,在区妇联指导下,专门成立“康乃馨调解工作室”,借助社会各方力量有效处理了一批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案件,取得较好社会效果。二是依法稳妥审理涉农村村镇建设案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对于镇(街道、园区)在推进产业发展、集镇改造、环境整治中发生的各类纠纷,正确把握执行政策和依法办案的关系,在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推动村镇建设正常有序开展。2018年以来,共审理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安置、商品房开发、环境整治等引发的各类案件39件。积极配合镇、村开展“263”和“116”环境治理专项行动,对于因关闭非法轧石企业、养殖场、取缔“地条钢”等非法产能和饮用水源保护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推动专项治理工作依法规范进行。三是依法公正审理涉合同纠纷案件,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审慎审理农村土地承包、租赁、流转和畜禽、水产养殖等合同纠纷,既注意维护土地承包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权利,又重视规范土地管理,促进土地合理有序流转。积极审理涉企业产权和买卖、加工承揽、租赁等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诚实信用,保障公平交易,优化营商环境。辛丰法庭结合审理高桥镇雪地靴企业合同纠纷案件,深入当地进行巡回审判,组织部分企业负责人旁听案件庭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各类风险。2018年以来,共审理合同纠纷案件1770件,解决争议标的5.2亿元。

二、强化诉讼服务,满足基层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发挥人民法庭贴近基层优势,大力弘扬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不断完善诉讼服务机制。一是全面加强诉讼服务站建设。在辛丰、宝堰法庭分别建立诉讼服务站,明确专人负责,为群众提供导诉、立案、法律咨询、材料收转、来访接待等一站式诉讼服务。2018年以来,为群众提供各类诉讼服务3560人次。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对95%以上案件当场予以登记立案,真正做到让群众少跑腿。二是积极推进巡回审判点建设。探索完善巡回审判工作机制,在辖区各镇全面建立巡回审判点,在世业镇成立全市首家“旅游巡回法庭”,成为面向基层群众的流动普法窗口。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及因病行动不便的特定当事人,通过上门立案、上门开庭等方式,解决其诉讼不便问题。三是着力打造“智慧法庭”。坚持信息化建设与繁简分流改革、诉讼服务保障等统筹规划、一体推进,目前两个人民法庭的所有审判法庭均安装了“三同步”科技法庭系统和高清庭审直播系统,依托网络为群众提供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电子送达、远程庭审等便捷服务。四是认真落实司法公开。坚持“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积极做好庭审网络直播、法律文书上网等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活动的知情权、监督权。2018年以来,共组织庭审直播1978件次,在互联网公开法律文书2403份。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通过邀请旁听庭审、视察座谈、函询意见、通报法庭工作情况等方式主动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改进法庭工作。

三、强化诉源治理,积极参与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主动争取辖区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的支持,将法庭工作自觉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更好地发挥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一是大力推进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在两个法庭分别成立民商事人民调解工作室,各聘请一名既有丰富基层群众工作经验又热爱人民调解工作的同志担任人民调解员,并编入审判团队,接受法官的业务指导,提高了诉调对接效果。去年以来,两个调解工作室共受理诉前调解案件480件,调解结案219件,调解成功率达45.63%。二是积极开展“和谐共建”。加强与镇、村基层组织的互动沟通,定期派员参加辖区各镇社会综合治理联席会议,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签订“和谐共建”协议,协同排查化解突出矛盾纠纷。针对审判工作中发现的基层组织治理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提出法律指导意见。宝堰法庭在审理荣炳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欠款纠纷案时,考虑到案件处理涉及的关联当事人众多,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案件承办法官主动加强与荣炳盐资源区管委会、区公安局、区农村农业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最终依法得以妥善解决。三是深化“法官进网格”工作。充分发挥“法官进网格”机制作用,辛丰法庭着力打造“‘天平护航乡村治理’1+4行动”网格化工作品牌,宝堰法庭以“一镇一网格”的网格化管理为依托,建立从镇到村民小组的三级诉调对接工作网络,推动“无讼村居(社区)”创建活动深入开展。2018年以来,两个法庭累计开展普法宣传1300余人次,指导基层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4起。

四、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法庭干警能力素质

坚持从严治院管警,切实加强法庭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法庭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是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干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两个坚持”专题教育,引导法庭干警坚定法治信仰、热爱法庭工作、服务基层群众。坚持将“支部建在庭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引领力,法庭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二是切实加强业务能力建设。认真开展岗位练兵、岗位竞赛,组织法庭干警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250余人次。建立法庭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讨论疑难复杂案件,有效提升了法庭干警的业务能力。建立法庭干警轮岗交流制度,新招录的法官助理优先到法庭学习锻炼。重视从法庭干警中培养选拔干部,近三年来,有一名干警被提拔为院领导,三名干警被选任为庭长或副庭长,二名法官助理被遴选为员额法官。三是切实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坚持从严管理、规范管理,建立健全符合法庭工作特点的监督管理机制。结合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严肃审判工作纪律规矩,着力治理顽瘴痼疾,切实改进司法作风,努力锻造忠诚纯洁可靠的法庭队伍。

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对于巩固法院工作前沿阵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意义重大。丹徒法院将把深化人民法庭建设作为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和司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法庭工作,努力建设适应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需要并富有特色的人民法庭,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jsw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