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 “四法”调研效果显著
  • 发布时间:2014-05-09 00:00

 

    近年来,京口法院高度重视审判调研工作,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取得显著成效。该院在全国法院第二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上2篇论文分获二、三等奖;在全省法院第二十五届学术讨论会上4篇论文分获一、二等奖和优秀奖,被授予“组织工作先进奖”。

    倡导“问题调研法”。向干警倡导“问题越多,调研创意越多;问题越复杂,调研创意的含金量越高”的“问题调研法”,鼓励干警做好前期的问题提炼与素材准备工作,成果转化工作可由研究室帮助完成。今年1—4月份,该院干警提供的调研素材和论文提纲同比增长52%。

    推行“互补调研法”。成立2—4人的合作团队,团队中有1—2名青年法官,并为每人配备一名资深法官作为调研导师,导师主要以写作之前出思路、写作当中提意见、写作之后严把关的形式督促青年法官多出调研成果,促进他们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调研能手。2013年,该院近70%的调研成果由青年法官完成。同时,与江苏大学文法学院共建“法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研讨基地”合作项目,定期举办疑难法律问题研判会、审判前沿理论研讨会,提高干警理论素养。

    设立“蹲点调研法”。研究室工作人员每人联系2—3个蹲点部门,每周用两天时间在蹲点部门工作,通过与审判人员面对面交流以及参加部门庭务会、案件讨论会等形式,挖掘题材、指导写作。在此基础上,尤其注重打造调研精品,对含金量较高的题材,紧抓不放、重点培植,2013年以来,该院有12篇调研文章和案例被《人民司法》、《中国审判》、《法律适用》、《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2013年度案例》等重要刊物录用。

    引入“快乐调研法”。采取“以奖代罚”的考核制度,设立“调研成果奖”,对“季度标兵”与“年度先进”予以奖励;对调研业绩出色的干警,优先考虑晋职晋级,2013年,该院将两名有突出调研成果的青年骨干提拔为部门副职。同时,积极满足干警的资料需求,定期将优秀调研文章与公报案例编纂成“电子手册”,传输给每一名干警;为参加调研活动的干警增购业务书籍、订阅法律类报刊;定期丰富图书馆藏书,近三年年均增添400余册法律书刊。

 

 

 

 

来源: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