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疫情对民营企业和市场影响较大,各级党委、政府一直高度关注疫情对经济社会和市场主体的冲击,高度重视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对“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已经形成共识,提出要打造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
5月27日下午,京口法院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京口法院在审判和执行方面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京口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邱凯介绍了京口法院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所做的工作。
邱凯介绍,近年来,京口法院紧扣“产业强区”一号战略,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重点,多措并举,多维施策,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有力保障了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收到了明显成效。今年一季度,涉及营商环境考核的“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两项指标分别排名全市第一、第二位。
一、精准施策,责任到人。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全院重点工程持续推进,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多份实施方案,制定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任务分解到人、责任压实到人、工作落实到人,对标对表推进工作,确保各项服务举措落地见效。
二、优化服务,便捷高效。疫情防控期间,积极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提升“互联网+”诉讼服务水平。制作诉讼服务微平台宣传展板,引导当事人及代理人扫码使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以线上方式办理诉讼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2021年10月,获评全市唯一一家“全省法院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三、强化联动,多元解纷。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参与非法金融专项治理,与区金融办、各银行、保险公司建立金融风险防范协同联动机制。依法审查金融机构断贷、压贷、抽贷行为,对因疫情等原因资金链暂遇困难的企业,加大调解力度,帮助企业渡过资金难关。创新破产案件审理思路,实施“放水养鱼”挽救策略,打通“执转破”通道,提高企业债权清偿率。积极探索实行“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法院+”诉调对接机制,让更多的矛盾纠纷通过非诉方式解决。2021年底,被评为“全省类型化纠纷诉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
四、延伸服务,纾困解难。针对疫情防控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将今年五月定为“服务民营企业月”,开展走访企业、送法上门等“六个一”活动,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司法支持。通过“大走访、大调研”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
京口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徐立强介绍了执行方面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情况。
今年京口法院院开展以企业信用修复“暖企”行动为牵引,以市场主体出清“助企”行动、善意文明执行“护企”行动、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清理“惠企”行动、执行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安企”行动为支撑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用好“攻”、“清”、“善”、“修”、“破”五字诀,积极助力我市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安企”以“攻”,攻坚克难。围绕“执行旋风”党建品牌打造,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努力实质化解执行不及时、不到位等执行信访问题。执行干警夙夜在公,将持续对被执行人实施“执行旋风”行动,把为企业和群众纾困解忧落实在每一次行动中。
二、“惠企”以“清”,持续发力提升执行质效。以涉党政机关拖欠企业债务案件清零、涉企业案件可处置财产清零为目标,惠及企业权利兑现。深耕司法拍卖直播,带领竞买人“云逛街”,让买家在疫情期间足不出户“云看房”、“云看车”全方位了解拍品,提升成交率。京口法院多次进入阿里法拍直播全国英雄榜。
三、“护企”以“善”,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善意执行维持企业造血机能。我局拒绝“杀鸡取卵”,以“放水养鱼”为原则全力维护生产企业的正常运营。今年下半年,我院还将打造“物联网+执行”平台,努力减轻执行查控措施对被执行人正常生产影响,也让申请人对查控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双方互信。
四、“暖企”以“修”,深入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生,降低失信企业占比,提升我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数。以“应退尽退”为原则对新梳理的京口111家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为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我局建立了全市首家综合性执行接待服务中心,为企业自主申请信用修复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助企”以“破”,有序清理净化市场环境,出清僵尸企业。通过大数据筛查辖区内案件数量多、债务标的大的企业,将被吊销营业执照、不再经营的“僵尸企业”以及资不抵债、矛盾多、影响大的企业通过“执转破”程序向审判部门移送破产审查。作为全市唯一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试点法院,我局深入推进“类个人破产”试点工作,让“诚而不幸”的人摆脱负累,回归正常生活。
发布会邀请市、区两级民营企业人大代表及部分媒体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