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法院:用“心”灌溉,护“未”成长
  • 发布时间:2022-05-27 16:52

近日,京口法院少年庭审理了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丈夫吴某与妻子李某因家庭琐事矛盾不断,婆媳纷争亦无止息。今年年初,李某搬离家中,因长期与丈夫和婆婆的矛盾,加之工作繁忙,李某近一年多来忽视了对女儿吴小某的关心和照顾。由于吴小某长期和父亲、奶奶居住在一起,年纪尚幼的她不明白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也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不管自己。母爱的长期缺失让吴小某对母亲心有埋怨,母亲也不知如何面对吴小某,母女之间心生嫌隙。

案件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充分听取了双方的诉求及心结后,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案件得以调解解决:男女双方自愿解除婚姻关系,婚生女吴小某由父亲抚养、李某享有探望权,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分割等。

调解结束后,当得知原、被告双方的女儿吴小某一同前来法院后,少年庭庭长潘晓燕邀请“镇江阳光雨露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两位资深的心理辅导师——蒋老师、陈老师对这个家庭展开“一对一”深入的心理辅导工作。

两位老师了解案情后立即展开了对吴小某的心理疏导,通过与吴小某的聊天、开解,吴小某明白了虽然父母之间的关系不一样了,但是他们仍然是最爱自己的人。吴小某更加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也坚定自己要好好学习的决心。吴小某说:“我不管他们的事情,我自己努力学习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等长大了报答他们。”

在蒋老师对吴小某的母亲李某进行教育指导的过程中,蒋老师以切身体会让李某明白母爱的伟大和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李某感到非常的懊悔,声泪俱下的反思到:不应该因为大人之间的事情伤害到孩子的情感,也不应以工作为由忽视孩子的成长,减少对孩子的关心。在蒋老师的鼓励下,母女间敞开了心扉,老师建议女儿做一回“小大人”,给妈妈一个“改正”的机会,和妈妈共同成长。最终,母女互相拥抱并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李某告诉女儿自己知道做错了,以后会努力做一个好妈妈,让女儿看自己的表现;女儿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紧紧抱住妈妈说理解妈妈的不容易,愿意给妈妈机会弥补。母女二人终于在“5·20” 这天化解矛盾、冰释前嫌,勇敢地向彼此表达出爱意。


微信图片_202205240923171_副本.jpg


另一边,得知吴某、李某两人离婚后,孩子与父亲、奶奶共同生活。陈老师特别与吴小某的父亲和奶奶展开了细致的沟通和指导。陈老师告诉二位如何经营好和谐的家庭关系及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影响至关重要,而有效愉快的家长沟通是孩子内在安宁、富足,外在专注、上进的基石;夫妻关系结束了,但对孩子的爱不能减少;双方都需要帮助对方树立良好的父母形象,不能相互诋毁;因两人的关系,孩子目前很敏感,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为孩子树立好妈妈、妈妈爱我的思想。吴小某的父亲和奶奶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更加认识到夫妻之间感情的破裂已对孩子造成了一次伤害,绝不能再将这个伤害扩大,在与小孩交流沟通过程中更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案件承办法官组织吴某、李某到法院调解的这天正值“5·20”。最终,这一家人放下了彼此的心结,父母一致认同要以爱为孩子的成长进行灌溉。同时,案件承办法官和两位心理辅导师给孩子及其父母留下了联系方式,日后还将继续回访,动态关注孩子的成长状态。

 

此次将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疏导及家长教育方式的指导引入离婚纠纷的尝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家庭“疗伤”,让案件审理不止步于案结事了,而更加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修复。这也是京口法院少年庭目前审理家事案件中的特色亮点之一——设立“心语心愿”心理辅导工作室,邀请专业资深的心理咨询师组建心理辅导团队,对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服务,致力于“最大化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zjfy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