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则国风正,则民族兴。“五好家庭”体现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展现新时代家庭良好精神风貌,是厚植家庭情怀、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文明新风的标杆和表率。日前,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李弘家庭入选江苏省“五好家庭”,用平凡而感人的事迹,生动诠释了“五好家庭”的精神内涵。
法官遇上警察 互相理解相互扶持
李弘,现任润州法院立案庭副庭长。身披法袍、手持法槌、运用法典、裁决判断、定分止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法官或许是神秘的、神圣的。但在职业的背后,是深夜假日加班办案的忙碌、兢兢业业钻研案件的敬业、难以兼顾家庭工作的现实,以及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去年一年李弘承办案件600多件,有时候一天要开三四个庭,审判、调解等,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在李弘看来,法律是严肃的,但司法的过程却可以是温情的。多年来,她始终秉持的办案理念就是在理清法理的基础上兼顾情理,力求让案件的处理实现多效果的平衡和统一。“立案庭是法院的窗口,我们就是要擦亮窗口,让群众借助法律的力量,以看得见的方式感受到人民法院的公平正义。”李弘说。
李弘的丈夫在公安战线工作,两个大忙人结为夫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对夫妻更像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志同道合的朋友。夫妻俩时常交流工作体会,遇到困惑相互开导。
特殊的职业,使他们工作、生活没有规律,周末和节假日上班是常态。“儿子今年3周岁,和我爸妈在老家。”李弘说,夫妻两个人都忙,孩子只能交给父母照顾。很多时候,微信视频成了联系孩子的纽带。“儿子现在喜欢看法治节目,看到电视上出现的女法官会喊‘妈妈’。”疫情期间,李弘有3个多月没能回去看望父母和孩子。“在感叹孩子长大的同时,也会有一些伤感,缺失对孩子的陪伴,是我们最大的遗憾。”说着说着她的眼角就湿润了。
一城之隔 让她的孝心疲劳而快乐
李弘的父母住在与她一城之隔的泰州,结婚后,夫妻俩虽然多次表示希望父母能到镇江生活,方便自己尽做女儿的孝心,可是老人却不同意。“那个时候我父母一方面要照顾我爷爷,另一方面觉得泰州有自己的生活圈子,来镇江不习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和照顾父母,他们夫妻除了周末回去看望之外,有时候工作日晚上也会回去看看父母,帮忙做一些重家务,第二天早上再从泰州赶回来。虽然父母觉得他们累,但是李弘却觉得为了工作,她少了和家人相伴的时间。可是,她也有为人儿女的孝心,为人母亲的柔肠,所以,一直尽力弥补着。
李弘说,自己的爷爷也是一名基层老法官,“可以说爷爷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我的疼爱也是无尽的。”2020年5月份以后,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多照顾爷爷,减轻父母的压力,在爷爷生病的那几个月,李弘两口子除了周末,工作日晚上也经常回泰州,与父母轮换照顾住院的爷爷。背爷爷上楼、给爷爷擦身子、给爷爷端尿,只想让老人家舒服一些,早一点康复。2021年3月爷爷去世了,每当谈起这件事,她总是说早知道爷爷走得这么快,自己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爷爷。
千里之遥 让她的孝心牵肠又挂肚
也许是法官这个职业要求她要学会在各种矛盾中寻找平衡,在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问题上,她学会了协调各种矛盾,积极通过各种机会和方式补偿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维持自己既是妻子、母亲、女儿,又是法官的多种角色。
李弘的公婆远在山东威海的农村,由于语言、环境、饮食等各方面原因,公婆不太习惯来镇江。但是李弘看得出丈夫想念公婆,公婆也想念儿子和孙子,于是每年等到天气适宜的时候都会主动要求公婆来住上一段时间,如果公婆推辞,她就会让丈夫利用周末时间回山东将老两口接到镇江来。来到镇江后,她总会以想吃山东菜为借口让婆婆指点自己,其实是怕婆婆吃不惯镇江饮食。每次公婆来镇江,她总是创造最多的时间让公婆和孩子相处,因为李弘知道,孩子是公婆开心的源泉。
李弘说,虽然三个家庭在三个城市,但是只要有爱萦绕,大家都能相互体谅、尊老爱幼、宽容谦让,形成理解、尊重、关爱的家风。她们也会把这种文明和谐、孝老爱亲的家风不断传承下去。
来源:润州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