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江苏法制报:执著书写法官人生
  • 发布时间:2012-08-15 00:00

 

执著书写法官人生

——记江苏省优秀法官、扬中法院新坝法庭副庭长包新月

  

  她是扬中法院的“办案状元”,2011年审结各类案件307件,结案率为96.09%。

  她是老百姓口中的“贴心大姐”,2011年调解案件113件,调解撤诉率为56.84%,无一错案、超审限案、上访缠诉案。

  她是扬中法院新坝法庭副庭长包新月,2010年被省高院评为“全省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4月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2011年7月被评为扬中市优秀共产党员;今年4月又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法官”称号。

  从普通书记员到副庭长,19年来,包新月牢记宗旨,一心为民;严谨细致,勤于钻研;公正不阿,清正廉洁。19年来,她坚持用对事业的执著和热爱书写着自己的法官人生。

  心比麦芒细 眼比针尖尖

  包新月做过10年的书记员,“细心”是每个书记员最基本的素质之一,10年的时间早就将她的心磨得比麦芒还细,把她的眼睛炼得比针尖还尖。

  “包新月特别能办民事案件”,周围的同事这样评价她。民事案件大多是涉及家长里短的琐碎之事,但也都是百姓切身利益的集中体现,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恶化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包新月把每一件案子都当作一道难解的算术题来细心对待,在方法上求新求变。

  包新月办过这样一起财产损害赔偿案件,案情很简单:某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一纸诉状将其单位所在的村民小组全体村民告上法庭,状告村民毁坏其院墙。接到案件后,包新月第一直觉认为村民不可能凭空恶意滋事,中间定有隐情。开庭前,包新月通过细心调查后发现,原来是因为原告经营不善,拖欠村民租金,才引发村民们集体做出这一过激的行为。

  如何将原告的损失降到最低,又能平息村民的怒气,使当事人双方和气共处?包新月多次找到原告谈心,原告也从起初的态度强硬,坚持将官司打到底,慢慢打开了心结,道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起诉至法院,主要是想给被告一个下马威。

  包新月得知这一信息后,立即趁热打铁,找到村民小组中德高望重的张某,通过细致耐心的说服,使得村民们体谅原告因经营不善不能支付租金的难处。

  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包新月又召集原告及被告部分代表召开协调会,并邀请具有威信的村干部参加。最终,在协调会上,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处理方式欠妥,当面请求对方的谅解,双方握手言和。

  倾囊授经验 时刻当新手

  青年法官导师制度是扬中法院“传、帮、带“活动的一大特色品牌之一,主要是依靠法院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导师,通过传授经验、帮助办案、带领办案等方式,提高青年新法官的业务技能水平,而包新月就是该法院众多优秀法官导师中的一位。

  肖丽容是新调到扬中法院新坝法庭不久的一名年轻法官,在新一轮“传、帮、带”活动中,她的导师就是包新月。去年夏天,刚开始承接案件的肖丽容要去勘查现场,包新月听说后,担心她对扬中风土习俗不了解,主动提出要陪她到现场去看看,并在现场处理的时候实地向她讲解要注意的地方。

  “当时包老师还没有和我结对”,肖丽容说,“我们结对以后,但凡我办理的案件包老师都会帮我分析并总结”。如今,肖丽容已逐步成长为新坝法庭的业务骨干,并于今年4月当选为镇江市人大代表。

  虽然是一位办案老手,但是包新月从不“卖”资格办案,她虚心拜师,民调组织员、当地的百姓都是她的老师。长期办案的过程中,她还自创了一套“民俗办案法”,就是结合当地的民俗来处理案件。特别是在办理离婚案件、相邻纠纷案件时,这个方法往往能让案情“柳暗花明”。

  “时刻把自己当做新手,至少对于一个新的案件,你是新手。”包新月始终以“学生”自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自己的阅历。

  立世德为先 律己廉为首

  “公生廉、廉生威”,包新月坦言,自从当上法官的那一刻起,她就深知作为一名法官,只有廉洁办案、秉公执法,其办理的案件才更具有公信力,这也是作为一名法官的底线。

  在办案过程中,一些当事人往往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重金想“买通”法官为自己说话。可是,这样的行为,在包新月那里,连开口、伸手的机会都没有。作为一名法官,包新月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世德为先,律己廉为首。”她时常用这句话鞭策自己。十几年来,对请客送礼她都坚决拒绝,一旦发现有这类苗头,就早作防范,不给人以可趁之机,对于带着礼品或者拿着红包上门的“客人”,她要么是闭门不见,要么是毫不客气将其“骂”回去。

  “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包新月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人民法官公正、廉洁、为民的形象。

  拒绝一次容易,拒绝百次难。但是,包新月对待送礼者却是十来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从未收过“客人”的礼物,或许也正因为这一种坚持,如今,包新月已经不必再因为被“客人”拦在家门口而苦恼了,因为许多同事、律师都会在当事人还没有向她开口之前就直接帮她拒绝了。

来源:江苏法制报2012年8月14日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