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播报

京江晚报:能动司法 做服务大局的尖兵
  • 发布时间:2012-10-25 00:00

 

 

    法院的工作是依法履行司法职能,一切工作只有主动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十七大以来,镇江两级法院自觉将自身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之中,切实找准服务大局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依法办案为第一要务,强化能动司法,依法主动服务。

  能动司法

  主动服务经济发展

  “法官积极能动司法,给企业信心和帮助比金钱更珍贵。”这是2009年,时任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有伟在与《人民法院报》记者连线时所说的一句肺腑之言。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复杂局势,全市两级法院都成立了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的金融危机司法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依法服务“三保”工作司法措施的跟踪监控和不断完善。市中院就依法服务“三保”,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进行专题调研,出台规范性文件20件,得到了省法院和镇江市主要领导的36次批示肯定。

  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市中院院领导带头,每人联系两家企业,带队深入相关联系企业实地走访调研,掌握企业状况,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需求,切实提高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的针对性。全市法院建立与辖区内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络、沟通机制,及时获取辖区内重点企业经营状况、金融部门的金融安全和企业职工就业状况等信息。各家法院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培训,重点做好企业在签订经济合同、规范劳动用工、防范经济纠纷等方面的法律指导和服务。依法帮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及时向企业发出相关司法建议,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和诉讼风险。几年来,共联系走访190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指导和培训15330人次,编印《现代企业治理与经营法律风险提示》等书籍赠送相关企业,受到广泛好评。

  今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镇江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服务企业月”活动精神,全市法院依法全面服务辖区企业。中院茅仲华院长亲自带队走访了沃得重工等多家企业,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沟通。6月份以来,全市法院共走访大全集团、万新光学、鹤林水泥、豪斯嘉地产等企业190余家,现场解答和解决各类法律问题300余件次。为深入了解企业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和司法需求,两级法院集中走访了各级企业界代表和委员,充分听取代表、委员对近年来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仅6月份就走访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70余人次。

  各法院以争创服务小微企业示范点活动为载体,深入推进服务小微企业活动。今年年初,市中院制定了《关于为小微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开发区法院成立了全省首家小微企业案件合议庭,举办镇江首届“圌山法企文化节”;京口法院建立服务小微企业QQ群;丹阳法院深化与行业商会等和谐共建;句容法院会同工商、旅游、律协、消协等多家部门,积极服务该市旅游业健康发展;扬中法院在八个社区服务点同时开展法律宣传服务月活动。市中院还从现代企业治理和经营的特点出发,编写印发了《现代企业治理与经营法律风险提示》手册,并将“手册”赠送企业经营者,深受欢迎。

  延伸职能

  担当司法社会责任

  “接过法院的聘书,我们在村里工作起来更有威信,我们乐意为法院服务,为村民服务。”这是开发区法院聘请的老年调解员周秀琴的心里话。2008年初,该院丁卯巡回审判点以共建形式与丁卯街道联合设立了老年维权工作站。2010年9月,该院又聘请了百名老年人为人民调解员,将老支书、老主任、老村长、老校长、老队长、老党员、老复转军人、老厂长统统纳入其中,调处丁卯片区的家庭关系、邻里纠纷。

  这只是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法院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充分发挥和依法延伸审判职能,能动司法,主动服务,积极担当司法的社会责任,通过审判活动调整和影响社会管理,有力展示了人民法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形象。

  2011年起在全市法院开展的“双争”活动(争创无涉诉信访审判庭、争当无涉诉信访法官),创新涉诉矛盾纠纷从事后调处向源头预防、从因时治标向着力治本工作机制的根本转变,加大了涉诉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全市13个人民法庭每月向辖区党委发送涉诉矛盾纠纷情况通报,每个季度发送涉诉矛盾纠纷情况季分析报告。

  全市法院加强“法企共建、庭所共建、庭镇共建、庭社共建、庭校共建”等和谐共建品牌建设,与162家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在军地共建工作中,设立了8个涉军维权合议庭,与29家团级以上驻军单位建立联系人制度,开通8部法律拥军专线电话,设立13个法律拥军工作站,为我市六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做出了积极贡献。积极创新青少年维权和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开发区法院开设“法制两校”,丹徒法院定期开展缓刑少年犯集体回访活动,京口法院创建的全国首家青少年犯罪预防网站。全市法院重视司法建议在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方面的重要作用,向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发送司法建议420余份。京口法院关于劳动争议呈现新特点的情况反映,被中办、国办转发。丹阳法院关于规范诉讼代理行为的建议,入选江苏省十大司法建议。市中院每年制作《全市行政审判年度报告》,从审判角度向市委、市人大汇报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各法院秉承“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全面加强和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八个有”:诉讼有人引、材料有人收、案件有人查、约见有人排、咨询有人答、上诉有人办、执行有人促、纠纷有人解。开通了“12368”语音查询系统,为当事人提供案件审判信息查询服务。目前,全市法院已设立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巡回法庭20个,固定巡回审判点51个,建立起覆盖全市大部分集镇和村庄的网格式巡回审判格局,巡回审判工作已成为贴近百姓、服务群众、司法惠民、促进和谐的一个亮点。

  高效裁判

  保障民生工程建设

  去年7月的一天,两位当事人冒着酷暑赶到市中院,向法官送上锦旗表示感谢。原来,王某租赁的房屋位于云台山周边地区整治范围之内,但王以种种理由拒绝搬迁,致使整治动迁及改造工程一度停滞。在多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房屋所有人将王某告到法院。一审法院判决王某搬迁后,王不服,上诉至市中院,坚决不同意搬迁。为了及时妥善处理该案,避免影响市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进展,市中院耐心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承办法官坚持到现场勘察,逐一核实王某对承租房屋装修、添置设施等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补偿建议方案,经多次组织双方调解,该案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即达成调解协议,并全部履行完毕,避免了司法强制搬迁,收到良好社会效果。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镇江城市旧城改造、保障性安居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征地搬迁任务更加繁重。茅仲华院长主动上门征求市政府对法院依法服务民生工程建设的要求和意见;市中院分管副院长分别带队先后走访市住建局、水利局、城投公司、交投公司、水投公司等民生工程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充分听取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市中院成立了由院长直接负责、相关院领导及庭室负责人和部分基层法院领导参与的专题调研组,先后两次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了《关于我市拆迁安置房建设中涉诉问题的调研报告》,分析总结影响全市征地拆迁进程的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2011年6月,为贯彻落实镇江市委常委(扩大)会精神,依法保障和服务全市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市中院强化能动司法理念,提出《关于为我市重点民生工程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法院统一思想,深刻认识依法保障和服务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主动为全市重点民生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高效的法律服务。市中院积极探索在全市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单位设立联系点,发放了联系卡,明确了联系人,依托联系点主动提供法律帮助,加大诉前调解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合力化解矛盾纠纷630多起,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民生工程建设单位的欢迎与认可。市中级法院、句容法院主动上门为我市首个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项目提供法律指导和服务,协助化解征迁矛盾,该项目涉及的170户被征迁户全部达成拆迁协议,未发生一起涉诉纠纷。

 

 

 

来源:讲讲晚报2012年10月24日A10版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