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镇江中院民事法官深入拆迁现场做群众工作。王 萍 摄
江苏镇江,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城。曾几何时“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说的是镇江秀丽的山水景色。现如今社会主义和谐司法之风吹绿江南岸,镇江大地正演绎着把群众当亲人,让群众满意的惠民司法新乐章。近日,镇江法院一行,让记者更加深了对镇江法院亲民便民之举、利民惠民之效的认同和钦佩。
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坚持把司法为民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司法不仅仅是坐堂办案,更重要的是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得到司法的恩惠。镇江法院通过诉调对接快速化解纠纷保民生,贴心服务方便群众诉讼解民忧,高效办案公开公正执法护民权,为“大爱镇江”注入司法惠民的新内涵。
诉调对接 快速化解纠纷保民生
“民生问题无小事,我们要求全市法院干警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涉及民生问题的矛盾纠纷。”镇江中院院长茅仲华对记者说。镇江两级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借助外力,强化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组织等有机对接,引导当事人合理反映诉求,理性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探索出一条诉调对接和谐解纷的工作平台。
作为长江中的一个岛屿,2012年以来,随着扬中市雷公岛整岛开发利用,该岛水产养殖场与最大承包户卢某的谈判屡遭挫折,雷公岛水产养殖场遂向扬中法院起诉要求解除与卢某的两千余亩土地承包合同。扬中法院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诉前调解程序。经过深入走访、多方调解,扬中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成功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及时予以司法确认,既为政府开发利用扫除了障碍,又有力地保护了承包户的利益。
“土地租赁费用必须重新分配,用了我们的土地,总要分配合理吧,土地可是我们农民的命根子啊。”句容市下蜀镇村民激动地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该镇某村50余户村民集体到村委会,要求就2笔集体土地租赁费用进行重新分配,部分村民情绪异常激动。句容法院经调查了解到,前几年,蔡某在下蜀镇某村租赁了30亩集体土地修建公墓,后因沪宁高铁工程从其公墓中间穿插而过,占用了一部分土地。蔡某按租赁合同,与该村进行协商,由村委会协调,补足其所租的30亩土地。在补足土地过程中,该村村民认为蔡某租赁村里的集体土地,应对他们给予补偿。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该村50余户村民多次与蔡某交涉,并到村委会反映情况,均未能达成一致。在此过程中,另一租赁山地开采矿石的工程项目也因未对村民给予补偿,引起了村民的不满。在多次交涉未果后,村民的情绪越来越激动,矛盾一触即发。
“乡亲们不要急,我们能体会到大家的心情,法院会协助党委政府妥善处理好的。”句容法院驻下蜀镇诉讼服务站,一方面组织诉讼服务中心和下蜀法庭法官与镇、村两级调解人员共同安抚村民情绪,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协调工作,多次组织土地承租人与村民面对面协商。经过反复协调,2011年4月已有49户村民就上述两个租赁土地项目共计98件土地补偿费分配问题,与承租人分别达成了调解协议。法官告诉记者,“我们用两天时间在村委会集中指导村民签订调解协议,对30余万元补偿费发放过程进行了现场监督,并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法官不能只做单纯适用规则的消极裁判者,更应充当社会工程师的角色。本次事件的解决,体现了法的力量,更体现了司法部门以人为本的工作效能。”镇江开发区法院院长高国华对记者说道。
记者了解到一起发生在2011年8月份,镇江新区中电数码、世纪数码、亚洲电子等停产企业的200多名职工集体索要拖欠工资及相关社保费用的群体事件。开发区法院了解到情况后,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用3天时间有效控制了事态。法院先后通过召集双方谈判、控制企业法人代表、查封企业资产等诉前调解技巧,多次与企业外地投资方沟通,半个月左右,筹集到600多万元资金,发放给429名职工,解决了职工维权的诉求。同时,法院联系了当地人社部门,提供了1000多个相关工作岗位给职工挑选。现已安置到镇江新区另一家电子企业工作的一位年约40岁的女职工在现场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新工作,本以为能拿到安置款就不错了,非常感谢法院和政府!”
近年来,镇江法院坚持关口前移,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措施,积极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为此,专门成立了诉调对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与工会、妇联、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仲裁、知识产权管理等单位建立了诉调对接关系,力争将部分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诉前。全市法院重点对婚姻家庭、劳动争议、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小额债务纠纷等11类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对达成的诉前调解协议依当事人申请及时依法予以司法确认。2010年以来,全市法院共有25954起矛盾纠纷进入诉前调解,调解成功21787起,成功率达83.94%。
贴心服务 方便群众诉讼解民忧
家住镇江市润州区五洲山村双双身有残疾的村民姚大爷和曹大妈,欣喜地领取了4500元补偿款,法院贴心工作,帮助他们解决了奔波一年都无法解决的鱼塘污染问题。原来,今年春节过后,老夫妇承包的鱼塘受到上游养猪场的排泄物污染,塘中鱼类大量死亡、井水无法使用。“联络站的法官为我的事协调了三四趟,我连法院的门都没进过事情就解决了,我家老太婆眼睛不好,这下可安心了,不用再东跑西跑了!”姚大爷高兴地说。
姚大爷口中的“联络站”正是今年润州法院率先在镇江市残联设立的“残疾人诉讼服务联络站”,由专人为特殊弱势群体提供司法服务。“残疾人作为弱势群体,处理矛盾纠纷时大多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少数通过诉讼解决。现在法院主动出面处理好公民与残疾人特殊群体的矛盾纠纷,更具说服力。”镇江市残联工作人员对法院主动服务表示欢迎。
丁零零……“你好,请问是吴法官吗?我们找您有急事!我们是外地来镇的务工人员,由于年前没买上火车票,只能在镇江过春节,所以我们想年后回家看看。在您这边有一个道路交通事故的案子,能不能将庭审安排在春节期间。”“好的,我们就安排在大年初六上午开庭,您看行吗?不影响你们回家吧?”“实在太感谢了,谢谢吴法官!”“没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大年初六上午,法槌在开发区法院丁卯巡回审判点敲响。法庭查明情况后,当庭宣判。当双方当事人拿到判决书时,非常激动地说:“谢谢吴法官,过年了,您还想着我们,放弃节日休息,开庭解决我们的难题。我们真的不知道怎么谢你们!”“不用谢,安心回去好好补个吉祥的春节吧!”
镇江法院积极贯彻“司法为民”的指导思想,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考虑到一些当事人平时工作忙抽不开身,只有假日才有时间打官司,而节假日法院又往往不开庭。为满足各类人群打官司的特殊需求,“假日法庭”是镇江法院推出司法便民服务的重要举措。“假日法庭”专门受理节假日需要立案、审理的各类案件,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案件800余件,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针对部队官兵平时训练任务紧,没有时间处理矛盾纠纷的现实情况,记者了解到,镇江法院开通了“拥军维权”司法热线。镇江法院已陆续收到很多部队官兵的感谢与喜讯。“一个简单的热线电话便可得到专业权威的法律咨询等服务,加上预约立案、上门立案、信函传真立案以及巡回审判等灵活机制,让当事人少跑一次腿,少费一份心。”镇江中院法官告诉记者。
假日法庭、上门服务、法律拥军热线,仅仅是镇江法院打造司法为民惠民系列举措中的一环,近年来,镇江法院全面加强和改进以立案窗口为主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实行立案导诉、法律咨询、指导举证等“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网络直播、假日法庭、电子签章、巡回法庭、巡回审判点等便民利民举措。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已设立巡回法庭20个、巡回审判点51个,流动巡回审理点100多个,一个初步覆盖全市大部分集镇和村庄的网格式巡回审判大格局正在形成。2012年1至10月共巡回审判22558次,审结案件17188件。
高效办案 公开公正执法护民权
“我们不仅强调要方便群众诉讼,而且还要依法快立、快审、快执。”茅仲华说道,“绝不能让打官司的群众耗时耗力,切实减少群众的奔波劳苦。”近年来,镇江法院一方面在案件审限内快速公正高效办案,努力提高审批效率,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平稳降低,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案件繁简分流,辖区丹阳法院试点小额速裁程序,不仅方便了群众诉讼,而且迅速解决了纠纷,及时维护了群众的合法利益。
按照以往的诉讼程序,一个官司一般得三五个月后才能拿到裁判文书,这让许多耗不起时间和精力的当事人对打官司望而却步。如今,诉讼服务中心对大量的民商事案件实行繁简分流,其中无争议或争议不大的案件,适用快捷的速裁程序进行审理,而不拘泥于具体的法庭调查、辩论、陈述等固定化程序,从而提高了审判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
2011年12月6日下午临近下班时,镇江中院执行局新收到一件债权转让合同纠纷案件。根据申请执行人谢某提供的信息,被执行人泗洪县某公司在泗洪当地银行的款项有被其他单位划走的可能。镇江中院执行局干警连夜冒雨赶往泗洪。次日清晨,银行还没对外营业,执行干警已经在银行门口等候。经过一番缜密的手续办理,4000万案款顺利冻结。而此后不久,其他单位准备划拨被申请人银行款项的工作人员也相继赶到了该银行。12月8日,被申请执行人与申请人达成协议。于是执行干警再赴泗洪,将冻结案款扣划交付申请人。“你们不畏艰辛,冒雨连夜高效执行,太感谢你们了”,“应该的、应该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是我们法官的办案宗旨。”
围绕服务民生、解除民忧、维护民权的司法宗旨,镇江法院努力提升工作水平,让群众真正享受到司法的恩泽和实惠,司法惠民的和谐曲正广泛传播并愈发动人。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2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