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判工作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做到司法为民,既要有为民的情怀,更要有为民的行动,要把‘人民满意’始终放在心上。”在法院各项工作中,扬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汤国生始终坚持这样的理念。
伴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扬中法院深入推进司法作风转变,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把“民”字写大写实,将“民”事做好做细,以优良作风践行群众路线,以坚定步伐走好司法亲民之路。
以先进照镜子 查摆不足促进取
“二十余年的审判生涯让我真正体会到,在审判工作中,唯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饱含对人民的满腔热情,才能在繁重的审判任务面前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唯有用爱心的微笑、耐心的倾听、贴心的话语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才能拉近警民距离,才能让群众对法官产生信任感,进而让其相信法律的公正性……”3月21日下午,在扬中法院教育实践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台上3位典型法官的感人事迹和朴实心语,让台下聆听的干警深深为之动容。
这是一番灵魂的洗礼,一场精神的盛宴,吴晨乡法官接待当事人的耐心与细致、包新月法官对案件的强烈责任心、朱沪生法官的无私奉献以及“苦干、巧干、换位思考”的八字箴言等等,均成为身边鲜活的“镜子”。
事迹报告会后,全院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典型的热潮,各部门立即行动,通过部门会议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摆问题、明方向,立学立行,立行立改。作风得到明显改进,司法为民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不仅干警们以先进照镜子,转作风、提能力,该院的全体领导班子成员早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阶段,就与三茅街道民主村开展“一联一”结对互学活动,积极参加民主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学习讨论,向基层优秀干部“取经”,学习与群众打交道、做朋友的艺术。通过与村党组织联学、联动、联改,相互对照,相互提醒,进一步牢固树立了群众工作理念,活化了群众工作方法,为充分发挥好审判职能作用,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打好坚固基石。
用公开换民心 情系百姓做实事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扬中法院始终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落到实处,畅通一切司法公开渠道,让审判流程看得见、摸得着,挤压司法权寻租空间、消除当事人疑虑,强化人民群众司法公正信念。在审判工作中,扬中法院的法官们更是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真情对待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将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不久前,来自北京的魏某不远千里,将一面写有“人民好公仆、百姓贴心人”的锦旗送到了扬中法院,感谢该院执行局施桂芳的尽心执行。案件尚未了结,当事人为何送来锦旗?
4年前扬中人蔡某病逝,家住北京的魏某向蔡某家人索要蔡某生前借款33万元未果,将其家人告上法庭,法院依法作出要求三被告偿还33万元债务的判决,但执行陷入僵局。魏某曾多次向镇江中院、省高院乃至最高院上访,言辞行为十分激烈。施桂芳接手案件后,不放弃任何可能的线索,多次调查走访于新坝镇各村之间,查询蔡某生前可能遗留的财产。考虑到魏某年近五十,多次奔波身体欠佳,她特地向法院申请了执行救助基金,认真倾听当事人的需求,向其分析案件执行情况,并将四套执行方案一一告知。“感谢法官处处为我着想,虽然案件还没了结,但我就是信任你。”魏某说。
在扬中法院,审判工作中的公开透明,让当事人切切实实看到了阳光下的司法公平正义,审判过程中的贴心为民,让当事人真真正正感受到了“人民法官为人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要让群众信任你,首先要让群众了解你,扬中法院的干警们深谙这个道理。所以,在扬中法院,司法不再神秘,不再封闭,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执行信息公开、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等等,所有这一切措施都让群众更贴近审判,贴近司法运行。阳光下的司法在提高司法公信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同时,也倒逼法官规范司法行为,优化司法作风。
用脚步量民情 俯下身子接地气
知屋漏者在宇下,得政失者在草野。群众意见是司法工作成效的“晴雨表”。为深入了解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看法,从而更好地改进法院工作,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全院干警通力合作,组成多个法制宣传小组深入基层调研,体察民情、征询民意。
3月中旬,该院开发区法庭副庭长蔡红琴率领该庭法制宣传小组深入基层,来到八桥镇幸福村开展“法律快车进乡村”系列法律宣传咨询活动。法制宣传小组首先对该村目前多发的群众矛盾纠纷进行了排查,随后就地在村委会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蔡红琴针对农村群众维权实际,结合自身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介绍了婚姻家庭、债务纠纷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群众的维权意识,为老百姓送上一道“普法大餐”。
考虑到青年法官具有工作积极性高、法律知识扎实、同中小学生年龄差距小等优势,扬中法院党组成立“青年法官志愿者服务队”,通过义务普法、咨询服务、心理辅导、“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活动,延伸司法职能、搭建司法服务平台。目前,这支由16名青年法官组建的服务队定期赴八桥镇普法宣传,多次在中小学开设法律课堂,并利用休息日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既更好地满足了群众的司法需求,又展示出法官积极的精神风貌和亲民的司法形象。
不仅法官下基层释法普法,领导干部更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树立了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勤政为民、亲民爱民的形象。
一个普通的周末,春雨蒙蒙,给城市带来了几分湿冷,但依然挡不住扬中法院院长汤国生下基层、接地气、听真话的坚定步伐。为了更好地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急,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进而有效地改进法院工作,汤国生在兴隆社区热情接待村民20余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30余条,并向老百姓承诺,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今年以来,扬中法院先后11次送法下乡,发放法制宣传资料730余份,征求征询民意460余人次,征得意见建议500余条,真正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老百姓一致反映法院干警的作风转变了,说话也更和气了,案件审执更高效了。
来源:《镇江日报》2014年5月12日 第05版法苑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