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的书记员,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似乎就是打字又好又快,而其实,书记员的工作范围还涉及很多范畴。
多次获评市中院先进个人的蔡文慧,是该院民一庭的书记员,她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整整10年。
民一庭主要负责相邻关系、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民事案件的一审和上诉,2016年,民一庭共审结案件1759件,是审理案件较多的业务部门。除了日常的开庭审理,民一庭还承担了不少公开庭审、网络庭审直播事项。“公开庭都是一些重要案件,有时候还会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网友来旁听评议庭审,庭审过程对书记员的要求特别高。”蔡文慧介绍说,开庭审理的记录都是三块屏幕同时进行直播,每一次删减、修改都看得清清楚楚。
法庭安排紧凑的时候,蔡文慧平均每天要参加四五起庭审,每次庭审至少1个多小时。有时还会遇到过于较真的当事人,不仅庭审过程一字一说,庭审后还会对笔录提出异议。她回忆说:“从事书记员工作以来,最长的一次庭审是从早晨8点多,一直审理到当天下午6点多,午饭就急匆匆吃了一个面包后继续记录。”那是一起大标的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合议庭这么做也是最大限度地方便外地赶来的当事人。
庭审结束后,文书校对也是一份极考验人的事情,案号、当事人信息、合议庭成员、诉讼费、文字差错等各个方面都要不差分毫。有时,书记员还要外出送达文书。蔡文慧不仅跑过句容、丹阳等辖区,还去过浙江、山东等地。“记得有一次,去扬州的一处村庄送达文书,村里人对法院工作不了解,看到警车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很不配合,一问三不知。”最后,蔡文慧让司机将车停得远离村庄,又换上便装,才在一名老大爷的帮助下,找到了当事人的居所,“房屋一点不起眼,还没有门牌,正常方式是无法送达的……”
和很多法院的情况一样,不仅是法官,书记员也存在着“案多人少”的情况,“蔡文慧们”每年的工作量都很大,如何破解该瓶颈?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职业化保障”的总体思路,市中院在公开招聘、教育培训、考核管理、职业保障等关键环节上出实招、使实劲、求实效,书记员队伍整体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截止到省法院规定的2016年7月30日,市中院所有书记员全部通过省法院组织的岗位等级考核,通过率为100%,镇江法院书记员管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来源:2017年3月8日京江晚报A10: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