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庭是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激活审判体系的“神经末梢”。近年来,江苏句容法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充分激发“小”法庭“大”能量,持续创新思路、优化举措,积极探索“法庭+”模式,精准服务企业发展、营造更优法治化营商环境,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法庭+商会”,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企业今年的经营情况怎么样?”“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否遇到什么法律问题?”句容法院后白法庭干警在走访企业时与企业负责人就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座谈。
句容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参与涉农、涉商纠纷多元化解,2022年以来,句容法院人民法庭分别与后白商会、下蜀商会签订了共建协议,同时挂牌成立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诉调服务站,开启“法庭+商会”精准、高效化解涉企纠纷的“快车道”,以妥善化解各类涉农领域纠纷,助力乡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2021年1月,句容市天王镇一苗木经营户于茅山镇苗木种植基地购买了一棵价值6万元的树木,后因质量问题于2023年6月诉至句容法院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后白法庭法官拿到案件后,认为树木质量问题并不足以达到解除合同的地步,在多次对双方进行调解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后,邀请商会介入帮助调解,从前期沟通,到现场调解,在法院与商会的合力下,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退还原告1.5万元并当场予以兑付。
“法庭+律师调解工作室”,定纷止争实现双赢
近年来,句容法院人民法庭紧盯“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目标,充分发挥调解优势,高效化解涉企纠纷,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9月份至目前,句容法院三家法庭均成立了驻法庭律师调解工作室,实现“法庭+律师调解工作室”工作模式。
2011年上半年,蔚然公司(化名)租赁宝华三个村土地共计1100余亩从事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开始时公司能按约定足额交付租金,但后期受用地指标、疫情等影响,租金逐年欠付越积越多,双方对簿公堂、陷入僵局。2023年10月,下蜀法庭联合驻法庭律师调解工作站,针对双方的诉求,逐一梳理,最后组织双方进行商谈,寻求双方可能接受的方案。最终,在法官和调解律师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一揽子解决双方之间的所有争议。
“法庭+司法所+网格”,共绘多元解纷新“枫”景
“法官知道马上我们葡萄就要大批量上市了,能上门来给我们讲法律,还教我们怎么签合同,这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及时了!”在句容市茅山镇丁庄村,句容法院白兔法庭联合茅山司法所一同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为葡萄种植户们现场普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法庭+司法所+网格”是句容法院人民法庭打造的基层法治阵地,3个人民法庭与辖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共建矛盾纠纷诉前调解工作室,与所辖乡镇司法所签订共建协议,打造“法律明白人的培训基地”,通过主动邀请和接受“点餐式”等方式向辖区乡镇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群体开展法律知识授课,切实提升基层法治治理能力。
同时,3个法庭始终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深入村镇、社区等开展各类宣讲,设置“普法小课堂”,通过主动邀请和接受“点餐式”的方式不定期邀请学校、企业等人员旁听庭审、组织模拟法庭、参观学习、参与座谈等,全方位打造立体化普法格局,其中下蜀法庭“沐正苑”、后白法庭法治教育馆与白兔法庭法文化广场构成基层重要普法平台,每年接待群众参观学习1000余人次。
下一步,句容法院将持续运用“法庭+”模式,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法庭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高效化解纠纷,为市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480826337114474124&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jiangsu-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708731ef1c0a8223a0007&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0&item_id=348082633711447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