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丰人大与辛丰法庭联合打造的‘辛心相融’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寄托并实践着双方心连心、群众更安心的朴素愿景。”日前,全市法院“五级代表法庭行”活动在丹徒法院辛丰法庭举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部长林田中说。
我市共有15家人民法庭。作为全市司法审判体系的“毛细血管”,这些基层法庭就是老百姓“家门口”的法院。自2022年起,全市法院积极搭建平台,赋能人大代表履职,为每家法庭陆续“配齐”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以“三年磨一剑”的探索和坚持,推动代表委员联络工作与审判工作有机融合、双向共促。截至目前,全市法院驻人民法庭代表联络工作站接待群众来访892人次,收集群众意见71条,390名人大代表参与58场次“服务乡村振兴法庭行”活动。
搭建联动平台 代表监督“实”起来
“高高兴兴准备入住新装修的家,却发现花4万多元买的两台中央空调严重漏氟、不制冷,不能正常使用……”消费者梁先生多次与某空调公司及某销售中心协商维修赔偿事宜未果,无奈向法院寻求帮助。
“这起纠纷涉及空调专业技术问题,如果进入审理程序并开展质量鉴定,成本高、耗时长。”经开区法院丁卯法庭庭长曹涌介绍。为高效化解纠纷,丁卯法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立即启动“代表匹配调解”机制,根据纠纷所涉家电家居专业技术这一领域,选派具有资深行业背景的人大代表陈玲凤参与调解,并安排入驻法官指导。最终,陈玲凤等人提出具体可行的“阶梯式”维修补偿方案,涉事双方当场接受认可并达成调解协议。由于该案调解路径精准高效,今年7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解纷案例库,为全国类似案件提供指引。
代表联动发挥所长精准化解矛盾,是驻法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的核心功能之一。在这里,法官把持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原则底线,为解纷提供法律专业支撑;人大代表则发挥“群众贴心人”的天然优势,为解纷架起顺畅沟通桥梁。双方职能互补、协同作战,共同带领双方当事人朝着同一个“事心双解”的目标迈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等。2024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落实全会精神,结合全市法院人民法庭代表联络工作站运行实践,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的意见》,在全省率先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支持人民法庭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让代表履职和法院接受监督在双向奔赴中实现“同频共振”。
深化多元解纷 矛盾化解“快”起来
丹徒区高桥镇被中国皮革协会认定为“中国雪地靴之乡”,拥有近400家雪地靴企业,镇上居民也大多以制鞋为生,鞋商梁老板是其中之一。2021年9月,梁老板租下了老郑家的300平方米闲置房屋作为仓库存储鞋子。没想到,2024年7月的一天凌晨,仓库突燃大火,虽经扑救,但货物、家具、家电损毁严重。
消防部门出具火灾事故认定书,载明:起火原因可以排除自燃、遗留火种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电气线路故障引发火灾的可能性。然而,双方就此争执不下,对于赔偿金额的多少更是针尖对麦芒,协商未果,双双来到辛丰法庭。一场大火,引来两张诉状。
“案子并不难判,只是这一纸判决下去,双方的关系怕是再也无法修复。何况灾后的现场已然难以分辨双方当事人的实际损失,即使进行司法鉴定,想必耗时耗力。这事只有通过调解才能解决。”法官胥海波心想。随后,他通过驻法庭“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平台,邀请了擅长处理乡村纠纷的村干部魏英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经营者冯海燕一同参与到案件调解中。
“想想过去几年,信任的底子是在的。如今房子没了,货也烧了,你们俩都是苦主,纯粹揪着对方责任不放,怕是难有结果,也伤了和气。”魏英一番话像一阵清风,吹散了“火药味”,引导双方冷静下来考量实际损失。“是啊,时间就是成本,早点解决对大家都好,纠缠官司拖垮的是双方的元气。”冯海燕适时补充。
最终,经多轮坦诚沟通与务实协商,两方达成一致意见,由梁老板一次性向老郑支付8万元,彻底化解两起互诉案件。
代表法官同下网格、同向发力,更好促进社会治理。各基层人民法庭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社会管理问题,向相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的同时,协调入驻人大代表同时提出代表监督意见,发挥“1+1>2”的功效,促进“堵漏洞、治未病”。今年以来,我市法院组织人大代表开展“同下网格”活动33人次,协同法官快调快处矛盾纠纷31起,参与巡回审判5场。
聚焦民生需求 司法服务“暖”起来
人大代表与群众“零距离”交心,老百姓打开心门“有话说”。我市法院完善“常驻代表”机制,各法庭按照就近原则,邀请10名左右驻地代表每周固定时间进站轮值。建立“随时履职”代表名录,根据案件审理情况、重大活动安排和代表履职意愿,不定期邀请代表进站履职。持续扩大代表入驻规模,今年以来新增入驻代表62名,入驻总数达341名,实现五级人大代表全覆盖,其中驻镇全国人大代表入驻率达75%,省人大代表入驻率超50%。
驻句容法院后白法庭的人大代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到当地农户对稻米品牌保护、地理标志申报等有着强烈需求。为助力乡村振兴,镇江中院在全省法院率先出台《关于加强地理标志司法保护助推产业强市的报告》,提出将优质稻米品种、科学管理规范以及优质品牌向更多农户推广,扩大种植面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并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稻米产品附加值,带领广大农户共同富裕。
“人民法庭代表联络工作站丰富了人大履职的方式、拓宽了联系群众的渠道、增添了基层治理的动能。希望法院继续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络沟通,持续深化创新成果,用为全省全国探路的担当,提炼经验、打响品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健表示。
上一篇:江苏法治报头版头条:15个人民法庭“全覆盖”设立——镇江法院建强用好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