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信国外打工能挣大钱 交了中介费却发现上当受骗
  • 发布时间:2015-04-01 00:00

    

        轻信国外打工能挣大钱,交了中介费却发现上当受骗。近日,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妥善调处该批群体性涉劳务返还财产纠纷。

    急于出国挣大钱  轻信谎言被讹骗

    安徽省毫州市某行政自然村村民黄某等12人,本着出国挣大钱的想法,经老乡介绍认识了曾经在国外打过工的张某。

    在交谈过程中,张某见黄某等人出国挣钱心切,心想何不借此大赚一笔,于是张某夸下海口,称俄罗斯可以挣大钱,只要黄某等人每人出三千块钱的出国劳务中介费,就可以带他们去。黄某等人听老乡介绍,得知张某之前确曾在国外工作过,当时老乡就是在张某手下干活,便信以为真,每人给张某出国劳务中介费三千余元。

    为取得黄某等人的信任,张某收钱后,一本正经地给黄某等人开具了加盖公章的“正规”收据,后又为黄某等人办理好护照。黄某等人哪知张某收中介费时所开收据,系冒用恒隆对外劳务工程有限公司的名义,所盖公章也是其找人私刻的。

    骗局被破明真相  幡然醒悟打官司

    黄某等人拿着“正规”收据,记着张某的承诺,想着即将可以去国外挣大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对美好未来充满憧憬,有的甚至已经盘算着挣了钱怎么花。就在黄某等人满心欢喜地来到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找到收据上载明的公司时,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他们,张某根本没有介绍工人出国打工的证件、执照,更没有中介资质,并且收款收据上盖的章也与公司的真章不符。

    这个消息给黄某等人当头一记闷棍,将黄某等人出国挣钱的美梦打了个粉碎,黄某等人这时才明白上了当,受了骗,他们于是又辗转回到本市,找到张某要求退还每人三千余元的劳务中介费,但张某却恶语相向,且拒不返还。黄某等人见协商不成,无奈报警,经多次协商无果,并一度与张某发生肢体冲突,遂诉至法院要求张某返还钱款。

    辨法析理树威信  居中调解了纠纷

    案件诉至法院后,承办法官发现该批案件被告为同一人张某,原告均为外出打工挣钱的工人黄某等12人,涉案人数众多,影响广泛,各方当事人情绪激动,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造成更大的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群体性上访。

    法官决定采取“背靠背”方式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对张某释法明理,详细阐述此种行为的法律后果及其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后,张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同意返还黄某等人部分费用,但称自己先期为黄某等办理了护照的费用应予扣除。此方案得到黄某等人的同意,最终以张某返还1800元达成一致意见。

     考虑到张某不是本地人,仅仅在镇江暂住,黄某等人即使凭着生效的法律文书,也可能难以拿到钱。为了保证调解协议能及时得到履行,法官又督促张某即时去银行将钱取出,当场交给黄某等人。

    “虽然费了一番周折,但钱总算拿回来了,今后出国一定要找正规的中介。”黄某称。张某的欺骗行为令刚满十八周岁小李十分沮丧,“出国打工不太靠谱,我还是老老实实在国内找工作吧。”其他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该批案件的妥善化解,不仅避免了群体性纠纷的进一步恶化,还做到息诉止争,案结事了,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来源:镇江市润州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admin
法院微博 法院微信
联系我们